第(3/3)頁 林子寧不知道坐在旁邊的女子有何想法,只覺得這事情恐怖得很。 若是把名字去掉,應是讓人忘掉自己身份,乃是篡改記憶。 而改掉本來的面目,是給人化形或是變形嗎? 如果是這樣,不說用特殊的藥材,就是斗湖書庫中也有類似的法術,算不得稀奇。 見二人沒有反應,百草王接著說道:“二位是修道之人,自然知道有秘術可以讓人改頭換面或者篡改記憶。但是這無名根的用處并非是這樣。我且說兩種最基本的用途,一是用于奪舍,二是用于畫皮。” 奪舍? 畫皮? 想不到無名根竟是這樣的“無名”法,奪舍之后,肉身中的魂魄或是被吞噬、或是被擠走、或是干脆灰飛煙滅,哪里還有“名”存在呢? 什么是“名”?“名”就是標記,是區分彼此的標簽,同族同類之中的生命,肉身大同小異,能用來區分彼此的“名”不就是魂魄嗎?對于被奪舍的人來說,原來的魂魄沒了,不就是“無名”的存在?對奪舍之人來說,這不就是改了本來的面目嗎? 而畫皮這個詞,林子寧更是熟悉,前朝有一個名叫蒲松齡的書生,讀書不成屢次落地,學佛不成,念的經文總是錯漏百出。最后流落到東都洛陽,拜在太虛宮門下一處道觀的觀長座下,算是學了不少問卦捉鬼的本事。 就是這個學文不成、學佛不成,學道小成的落第舉子,結合自身的經歷,又搜集了不少異怪之事,竟寫出了一本名為《聊齋志異》的書。 里面妖精鬼怪、神魔佛道粉墨登場,林子寧對這本志怪書籍愛不釋手。《聊齋志異》中就有《畫皮》這個故事。 林子寧一聽到百草王說“畫皮”這個詞,馬上就想到那個故事,一只青面獠牙的厲鬼畫了一幅美麗動人的女子人皮,穿上人皮之后,便去勾引心志不堅的老少男子,得手之后便吸食男子的精元陽氣,直到男子陽氣散失、腎水枯竭命喪黃泉之后,這厲鬼轉去尋找他人。 想來,百草王說的畫皮就應該是這般吧。 可是,伏藺子,無名根,奪舍,畫皮...... 還有五禽散人,平遠上人...... 再看看眼前的百草王和面紗女子......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