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且,以后的土地稅也改了,由人頭稅改為田畝稅。 也就是說,你家里的地多,交的稅就多,而且是這個數字是上浮的,田畝數越大,稅率就越高。 在這種情況下,囤積土地已經不是什么明智舉措了,否則的話,那點可憐的收益,都不夠交稅的。 于謙看完這一頁,兩條眉頭直接擰成麻花。 不得不承認,這個想法非常好,若能實施下去,必然可以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甚至說,可以提升整個大明的實力。 可問題是,這項舉措會傷害到地主士紳,這些人從普通的鄉紳,到王公貴族,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利益共同體,若是他們的利益受損,那后果可就不堪設想了。 雖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名義上皇帝是最大的,可是,皇帝也是人,不是神。 之所以皇帝最大,是因為有士紳階層的擁護。 而這些之所以會擁護皇帝,是因為皇帝可以保障他們的利益。 當皇帝不再保障他們利益的時候,甚至做出傷害他們利益的舉措,那么,這些人還會像以前那樣擁護皇帝嗎?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開局土木堡,大明戰神有點慌】 【】 于謙心中甚至不安,繼續翻開下一頁。 這一頁說的是官吏考核制。 大概意思就是,在九品官員以下,設置十品、十一品、十二品三個檔次的吏員。 雅文吧 而且,官吏的考核是通用的,十品吏員經過考核,結果優異的,可以晉升為九品官員。 在明朝,最小的官不是七品知縣,知縣下面還有縣丞,巡檢等輔官,分別是八九品,這才是最低級官員。 官下面有吏,也就是辦事員,如攢典,書記,河泊所大使,驛丞等。 雖然官吏二字經常合在一起稱呼,可是,二者卻是天上地下。 吏和官之間是一道永遠不能跨越的鴻溝,雖然都是朝廷發工資,兩者之間卻沒有晉升途徑。 官是通過科舉考來的,從下面往上一步一步爬,能爬多高看你自己本事。 吏卻永遠只能是吏,干一輩子,還是個吏。 可是現在,通道打通了,吏也可以當官了,簡直匪夷所思。 轉念再一想,這樣也挺好,可以激發底層吏員的干勁,否則的話,一輩子看不到希望,不過是混吃等死而已,何來的積極性? 于謙越看越是震驚,打開下一頁時,眼珠子都快掉出來了。 改科舉,取消八股取士! 這他娘的……皇上,你這是想造反啊! 造你們老朱家的反! 八股取士是什么,是大明的根啊! 你現在……說取消就取消,鬧呢? 可以想象得出,這份詔令一經發出,必然天下大亂,到時候……后果不堪設想…… 后面還有幾頁,可是,于謙根本沒有心情去看了。 “皇上,關于實行新政……臣以為,當謹小慎微,徐徐圖之,至于這些過激的舉措,還請三思!” 朱祁鎮笑了笑,問道:“朕先問你一句話,你說朕的新政,好是不好?” “皇上,這已經不是好不好的問題,新政……” “你先回答朕,究竟是好,還是不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