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呦,看來這位老板對雞精挺了解的嘛!”一個渾厚的聲音突然出現(xiàn),只見一位男人從廠子里走了出來。 李斯文打量了一下對方,男人四十歲左右,有些發(fā)福,頭上帶著白色的工作帽,身上也穿著工作服。 “請問你是這里的工作人員嗎?”李斯文禮貌的問道。 “我是這加工廠的老板,你有什么事嗎?”男人看著李斯文問道。 “原來是老板,幸會幸會。”李斯文伸手與對方握了一下,然后道:“我是想和你談筆生意,對了,雞精多少錢一斤?” “零售的話,三元一斤,批發(fā)能便宜點。”男人回道。 “我靠,這也太貴了吧,比味精還貴好幾毛呢。”一旁的常海不自覺的說道。 “你沒聽剛剛這位兄弟介紹嘛,雞精可比味精好多了,不僅味道鮮美,還有雞肉味,而且工藝也比味精復雜,一般大城市的人都吃這個,哪還有吃味精的了。”男人哼了哼:“你這鄉(xiāng)巴佬一看就不懂。” “你說話咋這么難聽呢?”常海有些不樂意了。 “行了常海,我和他談。”李斯文拍了拍常海,然后看向男人道:“兄弟怎么稱呼。” “我姓江,你就叫我江大胖就可以了。”江大胖說道。 “還是叫你一聲江哥吧!”李斯文微微一笑,客客氣氣的道:“其實江哥剛才的話很有道理,雞精優(yōu)點很多,在大城市非常流行,但問題也就出現(xiàn)在這了。” “啥問題?”江大胖好奇的問。 “我如果記得沒錯,70年代初的時候,這種雞精在倭國率先流行,后來在瑞士,南韓,香島等發(fā)達地區(qū)逐漸出現(xiàn),而隨著改革開放我們?nèi)A夏一些大城市也開始引進這種調(diào)味料。不過雞精雖然已經(jīng)有了十幾年的歷史,優(yōu)點也確實蠻多,但卻始終未能走進千家萬戶,說白了,就是我們這些小城市太落后,不認可這種東西。”李斯文緩緩的說道。 聽著李斯文侃侃而談,江大胖有些驚了,點頭稱贊道:“說的好,今天我算是遇到高人了,兄弟,你分析的有道理,這種小城市,不僅經(jīng)濟落后,思想也和大城市比不了,對于新鮮玩意難以認同。” “所以你在曹州這種地方開雞精加工廠,結局只有一個,倒閉,否則你門上也沒必要貼上出兌信息啊。”李斯文瞄了一眼江大胖身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