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兩位隨隊出征的百騎司暗探,事無巨細,將所有親眼所見的戰況,逐一仔細道來。 “三個月沒拿下遼東?” “陣亡將士,僅遼東一戰就高達四萬余人?” 李世民面色鐵青,此時此刻,他殺人的心都有。 長孫無忌這個混賬東西,如此大的陣亡數字,竟然敢隱瞞不報。 好在聽聞,張亮將軍建議,因為糧草不足,欲要撤軍,待糧草補充充足,開春以后再攻打遼東的提議,被太子否決。 而后太子身先士卒,帶領眾將士率先往遼東城攻去。 雖然傷亡很大,但是終究是還是拿下了遼東。 往后的戰事便明顯輕松了許多,也再也沒有大量將士陣亡的現象發生。 鴨綠江一戰,更是在無一傷亡的情況下,盡殲五萬高句麗大軍。 李世民的臉色逐漸緩和了許多。 帶兵多年,李世民自然知道,戰場之上,刀劍無眼,箭羽更是漫天飛舞。 誰也不敢保證,能活著回來。 即便是他李世民親自御駕親征,也不一定陣亡將士的數目比現在少。 畢竟隋朝四次征討高句麗的例子,宛如就在昨日一般。 李世民生氣的是,有這么多陣亡將士,竟然隱瞞不報。 或許是秦王派人送三千陣亡將士回家的舉動,讓長孫無忌等人,感覺壓力山大吧! 若是他們也向秦王學習,派人送五萬陣亡將士回家的話,那?確實是個非常大的負擔。 “陛下,順利拿下平壤城以后,高句麗王混在百姓們之中,也被擒獲。太子殿下意欲就此返回長安城。” “張亮將軍建議繼續南下,一舉拿下百濟國……” 李世民聞言點點頭,心里瞬間明白了,原來拿下百濟國,并不是承乾的意思,而是張亮將軍建議的。 “陛下,百濟國面對大唐鐵騎,根本毫無招架之力,此戰大勝以后,新羅國王親自迎接太子殿下,并且……” 看到百騎司暗探吞吞吐吐的模樣。 李世民開口追問道。 “并且如何?身為朕的百騎司暗探,吞吞吐吐成何體統?” “回陛下的話,新羅國王將自己的公主盡數獻上……” “太子殿下,在新羅國停留了一月之久……” 李世民聞言,雖然略有生氣,但是也在可接受范圍之內。 畢竟自己的年輕的時候,也有這個喜好。 正所謂,老子英雄兒好漢,承乾留戀溫柔鄉,屬實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之事。 “陛下此次出征,侯君集將軍收斂了大量錢財,金銀珠寶不計其數,太子殿下對此視若無睹……” 李世民聞言臉色多少有些難看,趁著戰事,大發橫財,一直為李世民所不恥。 侯君集膽敢如此明目張膽的大肆斂財,若是沒有太子的允許,李世民是萬萬不敢相信的。 “張亮將軍,可有此行徑?” “回陛下的話,未曾發現張亮將軍,有此行徑,所有繳獲物資和錢財,張亮將軍盡數讓人記錄下來,和太子殿下匯合后,統一交由太子殿下保管……” 李世民聞言點點頭,示意二人,繼續將此次戰事詳細道來。 當兩位百騎司暗探離開的時候,已經是深夜了。 李世民起身打個哈欠,尋思著是去立政殿,還是去蓬萊閣就寢的時候。 李君羨竟然快步而來。 “陛下,屬下剛剛得到確切消息,太子殿下他……” “他怎么了?” 李世民瞬間感到了不妙,能讓李君羨欲言又止的,肯定不是好事。 而且還可能是一件,極其讓皇室蒙羞的事情。 果然,李君羨接下來的話,讓李世民差點直接暈倒過去。 “造孽啊,造孽……” “朕,怎么就生出這樣一個逆子……” 李世民面前的御案上,所有的奏折,被他一怒之下,狠狠的都摔在地上。 就連琉璃杯,也未能幸免,哐當一聲,摔的稀碎。 “君羨,立即將那位叫做稱心的抓捕起來,朕再也不想聽到此人的名字……” “來人,宣朕旨意,太子失德,禁足百日……” 內侍總管李德祿,當場就嚇壞了。 “陛下,您今日可是剛剛言稱,明日起讓太子殿下和您一起處理朝政的。” “滾……” “按照朕的旨意,傳遍整座皇宮……” 李德祿不得不麻溜的傳旨去了。 李君羨則在李德祿趕到東宮之前,派人逮捕了稱心。 李世民真是氣不打一出來。 狗日的,放著前面的大道不好好走,偏要行那后花園。 這特喵的,總不能也是跟老子學的吧? 老子可沒有那個癖好! 歷史上的長孫皇后,此時已經因為氣疾發作而病逝,所以她并未知道,李承乾還有這么一個愛好。 當李世民怒氣沖沖的踏足立政殿,將承乾的德行告知長孫皇后以后。 長孫皇后兩眼一黑,差點暈倒過去。 渾身顫抖的長孫皇后,氣的面頰煞白。 李承乾見稱心被百騎司暗探帶走,知道事情敗露。 救人心切的他,竟然快步趕來立政殿,希望母后能出面保住稱心性命。 “啪……” 長孫皇后,第一次狠狠給了李承乾一記耳光。 打完以后,長孫皇后掩面而泣起來。 “承乾啊,你太讓父皇和母后失望了……” “回去吧,別說母后救不了他,即便母后救的了,也不會去做……” “孩子,有過錯的是你,希望那孩子的死,能喚醒你……” “你是大唐的儲君,如此德行,如何成為明君?如此德行,如何讓父皇和母后放心的,將大唐交給你來打理?” 長孫皇后淚如雨下,讓李世民也非常心疼。 若不是長孫皇后如此傷心難過,李世民保準先給李承乾一大腳。 長孫皇后說的沒錯,有過錯的是承乾,而要被自己的處死的男子,也是一位受害者。 可是,李世民明知如此,也不能再讓他出現在這世上了。 家丑不可外揚! 讓整個皇室蒙羞的事情,李世民更加不會外揚。 “二郎,臣妾求你一件事情,這么多年來,臣妾從未求過二郎……” “觀音婢,你放心,朕,不會廢掉承乾的太子之位的……” “只是,禁足他百日,讓他好好反思反思。” 李世民自然以為,長孫皇后是在為承乾的太子之位擔心。 殊不知,長孫皇后聞言,竟然開口說道。 “二郎,臣妾并不是為承乾求情。” “臣妾求二郎,放過那孩子一命,畢竟有錯的是咱們的孩子,臣妾不想以后看到承乾,就想起那位無辜喪命的孩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