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還是說,昆侖仙宗的機緣更為特殊,歷時將近四千年,也尚未成熟? “先去京城,再往昆侖仙宗。” 李正景這般想來,低聲道:“我很久沒有回家了。” 大周東宮太子被害,京城風起云涌,建安侯府身處京城漩渦之中,定然難以置身事外,他確實也該回去一趟了。 好在古月峰主早有準備,讓執法堂斷了他的來歷線索,否則建安侯府或許也要受他的牽連。 “先休息片刻,天亮之后,去尋掛壁!” 林間再度陷入沉寂之中。 月光灑落,寂靜無聲。 一夜無話,直到旭日初升,才動身前往如今掛壁鳥所在之處。 “就在前方,火山之下,白霄尊者將掛壁扔進去了,讓它好生修行,鍛煉離火神通。” “掛壁!” 李正景大喊了一聲,卻見前方沒有什么動靜。 尋了一圈,才發現掛壁鳥已經不在此處。 “難道數日之前,被它祖父接走,一同回宗了?”五行造化樹驚呼道:“若是如此,回宗途中遇險,以掛壁這點本事,豈不是連灰都不剩?我可憐的掛壁呀……” “你這哭得是不是早了?”袁正風略感無言,旋即說道:“這里雖是火山邊上,但是周邊火焰的痕跡,好像是不久前的。” “所以掛壁鳥在這里施展過離火神通?” 李正景皺眉道:“它在這里等了幾日,此刻施展離火神通,又不知所蹤?莫不是遇險了?” “西北方向,十多里外,好像有炊煙,先去那里探一探。”袁正風畢竟具有人仙感知,這般說來。 “好!” 李正景不再猶豫,往前而行。 前方確有村落,他進村詢問,然而村中之人對于他這衣衫華麗的外來者頗為戒備,但在李正景取出了銀兩之后,便打消了戒備,認定他是個好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昨日正午,在東南那邊的火山之上,有風雨匯聚,火光彌漫,村里還以為著了大火。 后來才知,是那山上多了一頭怪鳥,極為珍奇,而臨遠府的萬氏一族前來捕獵,將那怪鳥生擒活捉,將用以祭神,更將此事大加宣揚,人盡皆知。 “祭神?”李正景露出錯愕之色,掛壁鳥在豐都山沒被虛極真人當做祭品,結果還是逃不過當祭品的命數? “是啊,萬氏一族,在三個月后,將要迎南域神母的神像,進入臨遠府,接受百姓供奉。”村長感嘆道:“再過三日,就是黃道吉日,準備要建神廟,先要禱告天地,那神鳥就是祭品之一!” “南域神母。”袁正風聲音傳入耳中,說道:“老夫聽過,這是南域六大神靈之一,是受到大周朝廷官方認可的正神,可以享用世人香火!聽說祂的前身,是助大周太祖皇帝開國的功臣天鈞王,八百年前隕落之后,便替代了南域神母。” “天鈞王?替代南域神母?”李正景有些訝異。 “如今南域供奉的,其實是第二任的南域神母了。” 袁正風說道:“當然,對于凡人百姓而言,卻并不知曉內情,只知道南域神母乃是他們祖輩世代以來供奉的神靈,延續兩千年至今的堅定信仰。” 隨后袁正風繼續解釋了一遍。 南域屬于大周王朝的南部,而再往南去,便是南荒。 這具神軀原本是兩千年前,一位人仙從南荒得來的,他在壽盡之前,以人仙之威,來傳播南域神母之名,使得百姓敬服。 待他肉身枯老之后,將法力占據神軀,從此享用南域百姓香火。 “后來大周定鼎中州,大軍壓制南域,第一位南域神母選擇臣服于大周太祖皇帝,得以繼續享用香火……” 袁正風繼續說道:“在祂壽盡之后,神軀留存下來……直到八百年前,開國功臣天鈞王,壽盡而亡,他的法力入住神軀,也就換成了現在這一位神母!” “原來如此!” 李正景微微點頭,又朝著這位村長,詢問了一下,將掛壁鳥擒拿的臨遠萬氏。 “臨遠府的萬氏家族,可是真正的名門大戶,聽說祖輩成仙,福澤后世。” 村長感嘆道:“整個臨遠府各縣當中,都有萬氏一族的分支,有在各地當官的大員,還有經商有成的富戶,而且不止臨遠府之中的萬氏一族根深蒂固,就連在京城里邊,都有姓萬的大官……” 他撫著胡須,感慨道:“就連臨遠府尊,都對萬氏的族長,禮遇有加,真教人羨慕!” “祖上有人成仙?” 袁正風頓時有所恍然,應道:“我記得在羅浮仙宗有位姓萬的老祖,也是大周南域出身……莫非與他有關?” 李正景沉吟道:“若真是與他有關,那么這臨遠府的萬氏一族,豈不是等同于羽化仙宗古月峰一脈的陳氏宗族?” 袁正風應道:“差不多就是如此,但在這里看來,臨遠府的萬氏一族,應該只是凡間一脈!就好比你所知曉的陳氏宗族,其中最嫡系一脈,是可以拜入仙宗的,可實際上,在其他各府各縣之中,還有陳家的凡俗血脈……” 李正景吐出口氣,說道:“不管是不是,既然掛壁鳥落在臨遠萬氏一族的手中,便也該去走一趟了。” 隨后他向這位老村長告辭,轉身離去。 村中有些心術不正者,見他隨口問話都能取出銀兩來,不由得心思活絡,但最后都被這位老村長呵止,才免了丟掉性命。 “此人氣度不俗,衣著服飾均是華貴,且腰間帶刀,不是尋常人家,而且他獨身一人,帶個女娃兒,可以在山中行走,完全不懼野獸,你們想劫他的財,小心丟了性命。” “……” 李正景回望了一眼,笑道:“鄉野之處,也有聰慧之輩。” 這里有村落,而城鎮便也離得不遠,繼續往前,便是縣城。 然而萬氏一族的祖地,卻不在這里,而是在臨遠府城。 對于李正景而言,并不遙遠,他一路前行,不過兩個時辰,就到了臨遠府城,打聽了一下臨遠萬氏的去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