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島津和大友本身就失去戰機,懼怕譚雄報復的他們求之不得,但心懷憂慮。 誰都知道譚雄有仇必報,此次無法一舉將其徹底消滅,只要恢復元氣…… 島津和大友聯軍,估計無法阻擋譚雄的怒火! 所有人幾乎都給上衫謙信武田信玄一個面子,毛利元就卻無動于衷。 按照實力排行的話,毛利做頭把交椅。 武田信玄和上衫謙信只能排在第2第3位。 說句實話,1號不怎么看得上眼,武田信玄和上衫謙信的。 雖然兩個人被世人評價很高,在他看來不過是兩個臭棋簍子下棋,越下越臭。 并且這兩個臭棋簍子還互相吹捧。 并且這兩個人互有短板。 上衫謙信不擅長攻城,武田信玄不適合打攻堅戰。 當年武田信玄大軍攻打北條家,打了足足幾個月,最后鎩羽而歸。 上衫謙信就更不用說了,幾乎對攻城一竅不通。也就對野外合戰有點心得。 還有一個原因讓1號無法遵守休戰令。 因為1號在這次混戰中損失太大,領土丟失太多。 譚雄可以無所謂,本身領土全是奪來的。 但毛利家不僅丟失了中部門戶,還丟失重要銀礦產地和七八座城池! 如果此時休戰,譚雄下次可以直接攻擊吉田郡山城! 1號不買賬,讓上衫謙信武田信玄十分惱怒。 他們以朝廷和天照神官的名義施壓,最后又與譚這邊斡旋。 為了安撫毛利家,譚雄只好放棄靠近吉田郡山城的幾座城池和銀礦。 臨走之前,譚雄下令將所有能搬走的銀塊銀礦石全部帶走。 為了惡心一下毛利,他甚至讓人將礦洞炸掉。 毛利對此暴跳如雷,卻又無可奈何。 經過反復的討價還價,邊界終于重新劃定。 譚雄拿回了九州原本所有領土,還搶走島津的八代城和大友的城井谷城! 中部土地保留了三四座毛利領地邊緣的城,其余交還毛利。 為表示誠意,雙方還各自釋放了戰俘,簽訂不戰協議,上交幕府和朝廷。 不知為什么,織田軍對這件事態度異常冷淡。 在織田看來,九州四國和中部打的越火熱,對自己越是有利! 譚雄和四國大名死死牽制住了毛利這頭巨熊,使得在此期間織田成功滅掉三好家和丹波家,并將本愿寺死死拿捏。 現在織田信長不僅是名義上的后起之秀。 他趁著東部武田信玄和上衫謙信的龍爭虎斗,和譚雄毛利之間的鏖戰,成功拿下最富饒的經濟政治中心。 而與他背靠背打天下的德川家康也不甘示弱,趁著今川家式微接連吞并其領地。 其實作為調停人只一的武田信玄也沒閑著,看著眼饞的他和德川展開角逐,吞并今川東部大部分領地。 如今的今川只剩下光禿禿的郡府城,隨時可以能被滅掉。 織田和德川的崛起,是武田信玄和上衫謙信調停戰爭的根本原因。 此時的他們什么仇恨都可以放下。 就是無法再坐視織田家繼續擴張。 而毛利家也回過神來,發現這段時間自己只顧著跟譚雄和四國的勢力胡打亂鬧。 一轉身昔日的小朋友織田家和德川家,已經一躍成為實力不俗的超級大名! 吞并六角,齋藤,北田,三好,筒井,丹波等大名的織田軍如今財大氣粗,他們采取跟譚雄類似的“自有市集”政策,吸引人口,活躍商業。 無論是財力還是兵源,織田軍跟武田上衫任何一家比較,都不落下風! 最要命的,是足利幕府是由織田信長扶持起來的,并且足利家領地也在織田家環繞之內。 其實譚雄和毛利之爭剛剛露出苗頭,武田信玄就想通過幕府主動調停。 但足利義昭被織田信長所脅迫,一直對此事推諉拖延。 最后上衫謙信花巨金抬出天照神官催促,才順利促成此事。 織田家雖然狂妄財大氣粗,但也不敢公開與上衫武田兩家對抗,只好默默從了。 整個東瀛暫時恢復了平靜。 毛利元就在戰爭中損失慘重,卻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 接下來長一段時間他都要對譚雄和四國懷柔態度。 因為他漸漸明白了一件事。 譚雄和四國并非最可怕的對手! 譚雄雖然銳不可當,但畢竟缺乏根基。 根基是什么?是跟了幾代人的家臣母衣眾,是穩定的將領團隊。還是盤根錯節的姻親關系。 譚雄手下,基本都是降將和初出茅廬的小將。 作為一個外來者,他自然不會有什么姻親關系。 這個短板決定了他即便領土擴張,短期內也無法真正意義上徹底消化掉占領的土地。 而四國那些勢力弱小的大名,就更不值得一提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