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十五稅一-《重生之吳霸春秋慶忌》
第(1/3)頁
伯噽似乎是看出了慶忌內心的憂慮,旋即開腔道:“大王,臣以為治粟內史所言,頗為不妥!”
“吳國終究不是齊國,吳之變法,不能全盤效仿齊之變法。”
“我等只是借鑒,而非抄襲!齊國早在管仲變法前, 就坐擁魚鹽之利,土地肥沃,人口甚眾,我吳國則不然。”
“吳國雖同樣靠近大海,有魚鹽之利,但不似齊國一般接壤于晉、衛、魯等中原列國。內地少產食鹽, 故而多自齊地購入!”
“而接壤于我吳國的國家, 莫非楚越,還有如鐘吾、徐、鐘離等楚國的附庸之國, 或與我吳國有嫌隙,或自己就能盛產食鹽。”
“如此,吳國豈能與齊國同哉?再者說,吳國地廣人稀,賦稅本就不高,再輕徭薄賦,唯恐國府財政赤字,入不敷出矣!”
聞言,包括慶忌在內,季札、計然等一眾大臣都不由得點了點頭,頗為贊同。
范蠡則是道:“予民生息,輕徭薄賦,藏富于民是必須的,我吳國的確不能全盤效仿管仲變法!”
“是故,大王,臣以為吳國可在管仲變法, 征收賦稅的基礎上,劃分商稅與田租稅(農稅)!”
“商稅上, 吳國兩年征稅一次,上等之年,每年征百分之十五。”
“中等之年,每年征百分之十。”
“下等之年,每年征百分之五,遇饑荒不變!”
“田租稅上,大王可將賦稅征收額度定為什五稅一。不論是否豐收之年,一律十五稅一,如遇饑荒,則免稅!”
聽到這話,慶忌在暗自思襯一陣后,旋即微微頷首,道:“善!”
對于范蠡劃分商稅與田租稅的這一主張,慶忌十分贊同。
畢竟,商賈可不同于農民和其他百姓(販夫走卒)。
碰上災荒之年,遭殃的普通的黎庶,商賈受到的影響不大,甚至于一些黑心的糧商, 還能以此囤貨居奇,大發橫財!
當然, 商稅的概念早已出現,并非是范蠡第一個提出來的。
商稅,對商人販賣商品及其他商業行為所征收之稅!
商稅起源于西周,當時失去政權后的商朝遺民,多從事販運、買賣商品的行業,俗稱商人。
國家對其征收的稅主要有關市稅和山澤稅等!
市稅又分級布、總布、質布。罰布、廛布。
山澤稅是對礦產品、獸皮、齒、角、羽翮、魚、鹽等物征稅。
后歷代均征收關市及山澤稅(或專賣)!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原县|
芷江|
唐山市|
北宁市|
永平县|
兴安盟|
九江市|
崇左市|
阜新|
怀仁县|
尉氏县|
巴中市|
同心县|
彩票|
温宿县|
玛曲县|
牟定县|
若尔盖县|
和顺县|
阜新市|
巩留县|
都兰县|
银川市|
保康县|
宣恩县|
福州市|
常州市|
安义县|
吕梁市|
淄博市|
沈阳市|
鄂温|
大理市|
故城县|
阆中市|
吉林省|
荔波县|
松江区|
台南县|
高要市|
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