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吳國新都-《重生之吳霸春秋慶忌》
第(1/3)頁
吳國的新都,坐于于大江南岸,有龍藏浦(秦淮河)環繞城邑,三面環水,水網密布,交通較為發達。
此處,屬于吳國之故地, 原來棲息著大量的荊蠻與山越人,后來泰伯奔吳,建立勾吳國,卻仍舊未在這里建造城邑。
因為建造一座城邑的成本可不低,以當時的條件來看,不管是人力物力, 還是財力, 吳國都是十分有限的。
不過,在周景王四年,即公元前541年左右,吳國就在瀨水之濱設置邊邑,并筑城以防守。
瀨渚邑城是吳國為抵御楚國不斷東侵的勢力而建造的。
顧名思義,瀨即瀨水,或稱瀨江、溧水、永陽江等,一般認為胥河(又名胥溪河)為其古河道的一部分;渚即水中小塊陸地。
吳國的新都,已經囊括了瀨渚邑的一部分,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大十倍不止!
值得一提的是,瀨渚邑城中,還有現成的宮殿群。
因為隨后不久,楚軍就占領瀨渚邑,楚平王在此處大建行宮,故而后人又稱“楚王城”。
此時,慶忌就來到瀨渚邑附近巡視, 蓋因這座吳國的新都,已經初具規模。
正所謂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筑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
吳國新都的城池占地面積,基本上跟齊國的都城臨淄,規制一模一樣。
新都分為大城與小城,皆有內城與城郭。
小城在大城的西南方,其東北部伸過大城的西南隅,兩城巧相連接。
大城的南北近九華里,東西七華里余,是官吏、平民及商人居住的郭城。
小城南北四華里余,東西三華里,是國君居住的宮城。
兩城總面積達六十余平方華里!
新都的城墻,更是沿江岸蜿蜒曲折,連綿不斷。
小城墻寬一般在二十至三十米,最寬處達五十五米至六十七米。
大城墻基均在二十米以上,最寬處達四十三米。大小城周長約計四十二華里!
而且,城墻的高度約五米,高大巍峨,全部用泥土分層夯筑而成。
不說是固若金湯,但絕對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城池!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浮市|
丽水市|
工布江达县|
陆丰市|
五峰|
浑源县|
青海省|
阿拉善盟|
鄂托克前旗|
荔波县|
晋州市|
栖霞市|
罗山县|
巴马|
通山县|
临朐县|
依安县|
玉林市|
尚义县|
临沂市|
乐安县|
团风县|
张北县|
荥阳市|
六盘水市|
鄂托克旗|
柳河县|
沧源|
梁河县|
南江县|
太仓市|
雷州市|
文昌市|
荔波县|
宣恩县|
林芝县|
贺兰县|
孝感市|
南皮县|
宣汉县|
海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