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楚人豈能不為之震恐? 這就是慶忌的機會! 伍子胥正色道:“大王,以晉國為首的十八國諸侯聯軍,再加上我吳國,數十萬大軍伐楚,楚國彈指可定!” “楚人已經疲于奔命,大王何不遣三萬精兵,趁著楚軍主力盡在方城、雞父一線之際,繞過雞父,翻越大別山,再渡過漢水,直撲楚都郢?” 仇恨,已經蒙蔽伍子胥的雙眼。 在這種時候,吳國的確能做到長途奔襲,一舉搗破楚國的郢都,滅亡楚國。 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偌大的一個楚國,恐怕不會因為腹背受敵,國都又被攻破的緣故真的亡國。 慶忌還未說話,在一側的范蠡便道:“不妥。大王,楚乃大國也,疆域方圓幾千里,幅員遼闊,即便郢都城破,楚人也可轉戰他地,繼續與我吳國斡旋!” “至于諸侯聯軍,聲勢浩大,卻未必有滅楚之心。既如此,以吳國一己之力滅楚,力有不逮也!” “大王何不趁此機會,與楚人弭兵?” “大王,萬萬不可!” 聽到范蠡居然建議慶忌弭兵,伍子胥頓時急眼了,道:“大王,諸侯聯軍伐楚,此乃千載難逢的機會。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矣!” “若我吳軍能長驅直入,攻破郢都,則半個楚國都將淪為我吳國治下!楚人因腹背受敵之故,定然無力反擊也。” “大王,三思!” 伍子胥所言,不無道理。 隨著以晉國為首的十八國諸侯聯軍,準備浩浩蕩蕩的伐楚,這場戰爭的主動權,已經掌握在慶忌的手中。 此時,他完全能跟歷史上的闔閭一般,派出一支精兵趁虛而入,直接攻破楚國的郢都。 但,結果呢? 吳軍攻占郢都后,進行了屠城,到處燒殺搶掠,引起了楚人的仇恨。 秦哀公命大將子蒲、子虎率五百乘戰車聯同殘余楚軍南下幫助楚復國,敗吳軍于沂,楚將子西也率兵于軍祥擊敗吳軍,秦楚聯軍也滅亡了吳的屬國唐國。 當時,越國乘吳國內空虛發兵進襲吳都,夫概又企圖奪取王位,吳王闔閭被迫于同年九月撤離楚地,引兵東歸。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