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戰斗很輕松,掃尾卻比較麻煩,抓的梁山俘虜很多,這么多人不可能都送去審判砍頭,所以就要進行甄別。 梁山原本也不是強盜窩,有一些百姓在梁山泊形成之時,就來這里定居開墾, 還有一些是梁山下山劫掠時裹挾而來的。 這些人蘇驍都給放了,只有那些殺人劫貨,打家劫舍的被帶上枷鎖用繩索拴在一起,交給了附近的官府,讓他們當眾處決這些人,讓人們知道做強盜的后果。 而梁山的頭領們,蘇驍也進行了一些區分, 宋江和吳用是肯定要送到東京汴梁,只是兩個人有點單薄, 蘇驍又加了一些,比如孫二娘、張橫張順這些,以前就不干什么好事的家伙,湊足了十多個頭領,又帶上百十號小頭目,蘇驍才開始撤軍,臨走的時候一把火把梁山上的聚義廳給燒了,聚義廳已經名不符實,要不然也不會出現宋江這好東西,留著有何用。 離開梁山之后,蘇驍讓王進帶大軍返回清河,自己則是帶著俘虜去東京汴梁獻俘。 “陛下,蘇節度使立此大功,應當嘉獎。” “陛下, 蘇節度使年紀尚輕,而且已經身居高位,不易再進行嘉獎。” “陛下, 有功不賞, 這可是會寒了立功將士的心的。” “陛下……” 蘇驍還沒有返回東京汴梁,朝堂之上就已經爭論開了,一方堅持有功必賞,一方則是說蘇驍年紀尚輕,不能夠封賞太高。 但是這兩方都不是蘇驍的人,而且都是不懷好意,堅持封賞的,是打算捧殺蘇驍,只要蘇驍位高權重,那就能夠引起趙佶的警惕,在趙佶心里埋釘子,這樣就能夠讓蘇驍倒霉。 另外一方的則是簡單的看蘇驍不順眼,一個小年輕憑什么能夠有這么高的權勢,等你再混二三十年后,再和自己相提并論吧。 趙佶被這些人弄得頭昏腦漲,本來就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蘇驍立功,自己給蘇驍封賞就行了,結果弄得朝堂之上爭論不休。 趙佶也知道一些人的想法, 就是想要排擠蘇驍,不想讓蘇驍獲得什么權力,但是如果有一個新生的力量來分享這些老人的權力,這對自己來說可是一件好事,這些人把持朝政太長時間了。 只是現在雙方吵得不可開交,自己就算是皇帝,也要照顧一下臣子的意見才行,只有當某個共識成為大多數的時候,皇帝才能夠下決定,而怎么成為大多數,那就看臣子們的手段和水平了,能不能擊潰對方,讓對方妥協。 已經連續三天了,這個爭吵絲毫沒有一個結果,根據蘇驍的奏報,最遲明天就可以抵達京城,結果到現在還沒有一個結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