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內殿直(二合一)-《五代河山風月史從云》
第(1/3)頁
確切消息是早上來的,送來消息的是史彥超身邊的親兵,同時還帶來更加準確的時間。
后日,帝駕于封丘門外停留,按功封賞諸軍,讓史從云領眾人前去匯同大軍。
那時史從云正讓趙侍劍給他打水洗臉,王秋小心翼翼的在邊幫忙。
史從云沖出小院,答應下來,之后便整理一番,帶領眾人從城北出陳橋門,去與大軍會和。
在戰場上,史彥超已被加鎮國軍節度使,但那只是個加銜,領錢俸祿用的,關鍵還要看官家會安排個怎么樣的差遣。
至于自己,史從云有自知之明,像他這種級別,還輪不到官家給他親自封賞,樞密院的官員們自會安排。
他只盼著到時能多賞賜些錢財,混個不錯的官職度日就行。
史從云帶十余人,出陳橋門后又趕路幾十里,才得以與史彥超大軍匯合。
此時士兵比起在高平顯然少了許多,各路節度使的軍隊得賞賜之后已經在路上就近回鎮地方了。
只有禁軍是回大梁,駐守大梁周邊。
最遠的也無非是鄭州附近。
大軍最終停在離北城四十里外的陳橋驛附近沒再往前走,聽到這名字的時候,史從云心里有些恍惚,陳橋兵變可是如雷貫耳啊。
不過陳橋驛確實是大軍進出北面最經過的一個驛站。
.......
驛站以北一片小空地上,四周雜草被鏟平,地面夯實,官家郭榮的大帳暫時立在這,外圍是殿內直的親軍層層護衛。
官家臨時在這落腳,是右仆射李谷和左監門衛大將軍、樞密副使魏仁浦提出的建議。
認為大軍不宜太靠近城池,容易生禍亂,不如在城外便封賞諸軍,安排好駐地,然后讓各軍各自回營,以免生亂。
官家聽后覺得此言有理,便在陳橋驛外停下,開始思量圖如何封賞。
這類事情的商議就不是普通人能參與的了,一般大體上內定之后再拿出來與眾人商議,而能商議的部分都是不痛不癢,不關乎國家權力主體框架的部分。
大帳中分坐的眾人都是此次隨軍出征的人中官家最信任的幾個。
首先李重進自不用說,乃是官家姑姑的兒子,一直掌控侍衛司;
而張永德是郭威的女婿,為官家掌控殿前司;
向訓為宣徽南院使,向來得官家信任;
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判三司府事李谷一直隨軍,為大軍籌集糧草,準備攻城器械,足衣足食,深得官家信任。
樞密副使、右監門衛大將軍魏仁蒲,隨官家圣駕行軍,出謀劃策,在高平之戰中甚至一介文士之身披甲沖鋒,也是官家十分信任之人。
還有一人十分特別,那就是原鄭州防御使,鎮國軍節度使史彥超也在大帳之中。
此時各路節度都已受賞賜經帶兵返回,他還在圣駕左右自然突兀。
如在高平之戰中出力很大的義成軍節度使白重贊,連克數州縣的河中節度使王彥超等等,此時都已經帶兵返回。
不過史彥超自己卻未察覺什么,自顧自坐在那也不覺得突兀。
官家在上首先說話,向眾人說自己想法,“兩位相公之言有理,今日朕就在此一一點清諸軍封賞,以免大軍入城,擾亂百姓,諸位若有賢良舉薦皆可暢所欲言,但要以功勞為前提?!?
官家郭榮定下基調,意思大概是讓眾人先說。
只是聰明人都明白官家心里肯定已有想法,于是李谷率先起身,順水推舟道:“此事大可由官家圣心獨裁,若有疏漏,在座諸位再補上就是。官家一雙慧眼,又不懼怕艱險親臨前線,自然看得最清?!?
隨后魏仁蒲也出來附議。
欲言又止的史從云被打斷,但他也不是個渾人,不會在兩位相公面前搶話。
這兩人一個右仆射、判三司府事,一個左監門衛大將軍、樞密副使,都不是可以輕易頂撞的人物。
官家沒推辭,直接就道:“那好,便由朕來開這個頭。朕只說大體,說總略,細枝末節諸君為朕補充?!?
此言一出,頓時也證明李谷和魏仁蒲所說所想不錯,官家其實早有想法。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格县|
诸暨市|
汝南县|
怀化市|
米林县|
永登县|
云梦县|
黄山市|
雷波县|
逊克县|
元江|
泸水县|
德安县|
屯留县|
晋州市|
汽车|
石城县|
板桥市|
黄浦区|
惠安县|
伊川县|
平遥县|
南溪县|
永登县|
宜城市|
乌苏市|
建水县|
育儿|
富锦市|
普兰店市|
响水县|
怀远县|
静乐县|
疏勒县|
定远县|
新乡市|
靖远县|
菏泽市|
淮滨县|
曲松县|
新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