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仿佛彩排過的朝會-《五代河山風月史從云》
第(1/3)頁
正陽鎮,位于淮河邊上,地處壽州城西面五六十里。
正陽北面淮河地段,每到冬天枯水期河水流量變小,有些年份甚至會斷流,可惜今年不是。
而且此地河面很窄,往東是個交匯口,水流變得平緩。
李谷選擇此處作為渡河點。
渡河之前花了八天在南岸造船,搭建浮橋,以舟船并排為橋身,鐵索連橫,上方鋪設木板,以供大軍人馬渡河。
李谷本以為橋頭會有一場大戰,把精兵都調度到前頭,還令自己的副手,身經百戰的忠武節度使王彥超親自前往主持指揮渡河大事。
最后關頭還用五十多艘船,將八百多精銳死士送往對岸,以求為大軍爭取架設浮橋的時間。
結果河對岸居然毫無守備!
大軍順利渡河,隨后急速沿淮河向東,進軍壽州。
副帥王彥超,先鋒都校白延遇先后在壽州城下和山口擊敗南唐軍,攏共斬首五百余人,俘獲三百余,潰者不計。
對于這樣的勝利連李谷自己都有些意外,之后抓住正陽的南唐官吏一問才知道,原來壽州監軍吳庭紹命令撤除沿河守備,認為這樣浪費糧食錢財。
那吳庭紹是宮醫出身,一朝得寵居然被提拔為前線監軍,哪知兵事險惡,自以為是干出這樣的事來。
南唐國主這樣用人,敗得也不冤啊。
李谷沒有離開正陽,只是派出王彥超、白延遇率軍東進,筑起塹壕,圍攻壽州城。
他自己則率剩余大軍,以韓令坤為將,戍守正陽。
正陽浮橋即是大軍退路,又是大軍補給通道,稍有見識的將領都明白,想要擊敗他們,首要攻擊正陽,燒毀河上浮橋。
如此南面大軍沒了退路和補給,只有死路一條。
想到這些,李谷不由得想到南唐壽州節度使劉仁贍,此人確實有見識。
大軍才架起浮橋,他就率軍向西,想要直接殺向正陽焚毀浮橋,只是他當時行動倉促,攏共只收聚千余人。
最終還沒到正陽被王彥超撞上,他們擊敗,再次退入壽州城堅守。
雖然沒能得手,不過這份見識和果斷令李谷覺得這人有見識,有膽略。
南唐國有這樣的人,他更放心不下,和王彥超,韓令坤等人商議后決定留下五千人把守正陽保護浮橋和后勤通道,李谷親自坐鎮,韓令坤領軍。
王彥超,白延遇率剩下的一萬多大軍東進圍攻壽州。
可之后戰事就開始不順了。
那劉仁贍不出所料果然不是等閑之輩,先是在壽州被四面圍困的情況下率少量士兵主動出擊,雖被打退,可其人勇氣也令手下將士折服,連周軍中也有將士開始畏懼他。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江县|
运城市|
四川省|
庆安县|
兴业县|
新源县|
台南县|
雷山县|
石屏县|
崇文区|
陇川县|
武汉市|
梨树县|
河北省|
德江县|
色达县|
西峡县|
邮箱|
沅陵县|
达拉特旗|
南投县|
赣榆县|
敦煌市|
紫金县|
双峰县|
沅陵县|
大同市|
上思县|
三台县|
玛沁县|
勐海县|
丰城市|
涿鹿县|
沙雅县|
太仆寺旗|
新河县|
宝鸡市|
合山市|
巴里|
紫阳县|
左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