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還請李卿放心,等過幾日老夫就上奏章,向齊王辭去所有職務(wù),再前往邯鄲便是。” 李建聞言,頓時大喜過望。 “夫子此舉,實在是明智無比。” “李建雖不才,但也敢向夫子保證,夫子將來一定不會因為這個決定而后悔的?!? 荀況摸著胡須,感慨道: “老夫都已經(jīng)這一把年紀了,其實也不指望能做出什么大功業(yè)?!? “若是能收到一二得意弟子,能讓老夫這一脈流傳下去,也就足矣?!? 說完,荀況大有深意的看了韓非一眼。 韓非臉色微微一紅,低下了頭。 李斯和韓非,荀況兩大弟子。 但這兩位卻都成為了法家大能,須知他們的恩師荀況是當代最負盛名的大儒! 這兩位弟子確實有名,卻并沒有真正繼承荀況的文脈。 韓非的難為情,也就在此。 別看韓非還穿著儒者的衣袍,但他其實已經(jīng)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法家中人了。 李建將這一切盡收眼底,但并不想管。 人家?guī)熗街g的事情,他們自己解決。 李建對著荀況道: “敢問夫子,若是你辭官離開臨淄,一切能順利嗎?” 荀況自然知道李建的意思,笑道: “無妨。其實學宮之中很多人早就對老夫不滿了,一直向大王進言要罷免老夫,將老夫逐出齊國?!? “大王雖然并未允許,但也從未公開支持過老夫?!? “老夫覺得,若是老夫當真離開,或許還省了大王一番手腳?!? 李建心中一松,笑道: “那就再好不過?!? 原本李建還是比較擔心,荀況若是離開,會不會導致齊王大怒,齊趙交惡。 但從荀況的描述來看,齊王顯然并沒有意識到荀況的作用。 荀況畢竟是一名儒者。 儒家確實在華夏歷史上有過濃墨重彩的一筆,但那是在漢朝儒法合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之后。 這戰(zhàn)國時代,儒家就是個臭弟弟。 法家,才是當世顯學。 從戰(zhàn)國時代初年的霸主魏國,到現(xiàn)在橫行霸道不可一世的秦國,以及和秦國并立的趙國,無一不是以法家制度治國。 這樣的大背景下,荀況這種頂級儒者,其實也就那么回事。 畢竟齊王不是穿越者,他不知道荀況除了儒家學者之外,還是戰(zhàn)國末年最出色的教育家! 教育家這種屬性,才是李建最看重的。 李建也不需要荀況一定教出李斯、韓非這樣的頂尖人才,能培養(yǎng)出十個八個只有這兩位六七成才能的弟子,都足以讓趙國受益良多。 何樂而不為呢? 事情既然已經(jīng)敲定,那接下來的談話就變得輕松許多。 聊著聊著,話題又轉(zhuǎn)向了現(xiàn)在的齊趙同盟。 既然馬上都是一家人了,李建也不客氣,直接把大概的情況向荀況介紹了一下,直言希望能夠得到荀況的建議。 荀況聞言,思考半晌,開口道: “說起這個,我倒是想起一件事情?!? 李建好奇道: “不知夫子想起的是什么事情?” 荀況道: “前幾日老夫有事情進宮,出來的時候正好偶遇秦國使者?!? “如今秦趙敵對之勢已成,那秦國使者又有齊國大司馬匡梁的支持,或許李卿會在過兩日和齊王的會見中遇到麻煩。” 李建咦了一聲,有些疑惑: “齊國大司馬匡梁?” 荀況點頭道: “是的,老夫當時看到匡梁和秦國使者邊走邊談,雙方臉上都帶著笑容,顯然氛圍是比較融洽的?!? “在和他們擦肩而過時,老夫還聽到匡梁邀請秦國使者前往他的府上赴宴呢?!? 李建微微一怔,表情開始有些微妙。 匡梁? 這位剛剛和田單合作滅亡了燕國的齊國大司馬,原來才是趙國真正的對手嗎? 如果不是荀況提醒的話,李建險些都要以為,這一次的出使齊國之旅,就會在開頭的小小波折之后輕松愉快的結(jié)束了呢。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