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那個沒什么奇怪的。 三十多萬人擠在太原周圍,什么謠言沒有?本來都閑的無事,這種情況下沒有個謠言反而奇怪,至于五路屠晉這些,想想也知道都是些無稽之談。還有像什么河神要均田免糧之類的就更離譜了,河神也罷,楊大使也罷都在這里,什么時候聽他們有過類似意思? 再說這些耆老們,其實都知道些內幕消息,雖然可能不全,但也不是一無所知。 河神什么的,其實就是大明高層的內斗。 還是儲君之爭。 皇太孫和楊大使利用他們,他們利用這個機會,大家互相利用而已。 但要說楊大使造反,這個就笑笑好了。 同樣什么楊大使是宋徽宗后代就更是笑話了,楊大使對這個說法早就嗤之以鼻,甚至提及宋徽宗時候,明顯還是充滿鄙視。 “人選都有了嗎?” 楊豐問道。 “回大使,還得一兩天,您也知道人太多了,各個宗族都互相不服,想要一下子選出也難,昨日有些都因為推選之事,還都有過爭斗。不過大使請放心,后天一準完成,諸位耆老還想問問大使,大使覺著,百姓最后到底會選哪方?” 王平問道。 實際上他們擔心百姓會選大宋。 那樣可就尷尬了。 畢竟耆老們從沒想過要造反,可如果百姓選大宋,魏國公又不肯遵守承諾,他們就成了夾在中間,可以說兩頭都不是人的。對于魏國公來說當然知道他們才是組織者,魏國公會認為他們蓄意謀反,對于自己家鄉宗族的青壯來說,他們是帶頭人,他們在這種時候需要帶頭逼著魏國公遵守承諾。 可憐他們一下子就成了造反的逆黨首領。 所以他們真擔心啊! “大明橫征暴斂嗎?” 楊豐問道。 “這倒不至于,陛下愛民如子,該收多少賦稅就收多少,地方上一斗也不敢多收,敢橫征暴斂的,都該被陛下剝皮實草了。” 王平趕緊說道。 “那大宋比大明更好嗎?” 楊豐問道。 “呃,小的哪知道大宋如何,說起來都快三百年前了,別說小的,就是小的祖輩都不記得,不過就看那大宋徽欽二帝連自己妻女都保不住,被人像豬狗一樣擄去,與如今這位天子比起來,那真是提鞋都不配,要說小的來選,當然是選大明。 大明縱有一些不好,如規矩多,如商人不自在,如封藩王這些,但至少有骨氣,能打,能保護老百姓安居樂業。藩王雖然難免欺壓百姓,但和蒙古,色目這些比起來,那點欺壓根本不值一提。 藩王算什么欺壓,大使是沒見過小的們過去。 藩王至少不敢打死百姓,晉王暴虐,的確打死過人,但他打死的是他的護衛軍戶,太原府的民籍他根本無權管。 可過去胡元時候,咱們百姓的命就值一頭驢。 小的們是真心擁戴大明。 胡元時候小的們活的像狗,在大明至少是個人。” 王平說道。 “那你們為何跟著我鬧事?” 楊豐說道。 他沒想到這家伙對朱元璋的評價還很高。 “呃,大使,人總想多要點,藩王欺壓百姓的確不如蒙古色目這些當年欺壓的狠,可要是能沒有不是更好嗎?咱們雖說擁戴大明皇帝,可不是也想著他的規矩能少點嗎? 這過去沒機會的時候,小的們也就不敢了,最多心里想想,可如今有機會,那為何不試一試?左右有大使給小的們撐腰,皇帝陛下又不敢把我們怎樣,這要是成了,小的們過的不就更好了?” 王平說道。 “人苦不知足,既得隴復望蜀啊!” 楊豐感慨著。 王平只是陪著笑臉。 所以大明后期那些士紳就是這樣一步步試出來的。 利益面前,他們總是不知足。 總是得隴望蜀。 他們并非不忠于大明,事實上哪怕是明末的晉商,也知道一個漢人皇帝終究比異族征服者強,他們不會沒看到過建奴殺無糧人,他們很清楚自己和那些無糧人才是同胞。建奴能因為缺糧,就殺無糧人如殺狗,那么需要時候,殺他們一樣如殺狗,而大明皇帝卻終究把他們當人。但在利益面前,他們總是不知足,利益面前他們會忽略其他一切,只要能給自己撈到利益做什么都行。 哪怕出賣大明皇帝。 就像現在,他們知道朱元璋是一個好皇帝,但利益面前,他們依然會跟著楊豐鬧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