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京劇藝術大家梅蘭芳與相聲大師侯寶林也喜食白菜,老bj的爐肉熬大白菜、爐肉丸子熬白菜等佳肴,曾是梅家、侯府的拿手菜。 而老舍家每逢冬日則最愛用大白菜制作芥末墩兒招待來訪的親朋。 這時候的瓜果蔬菜的種類很是匱乏,大白菜曾是冬季三個月家家必備的一種大眾菜,故有“當家菜”、“看家菜”之稱謂。 白菜作為齊白石筆下的“菜中之王”,卻有些不好伺候。 存放氣溫低了,白菜會凍成半透明,像是玉雕出來的,好看是好看,卻再也不能入口;存放氣溫高了,白菜幫子又一層層從外向里脫落,甚至腐爛流湯,或者“燒心”——菜葉從里到外逐層發黃,不能再吃。 對于習慣于家家戶戶貯存大白菜過冬的bj人來說,大白菜的貯存方法是一門必修的學問。 大白菜在收割之后先要經過三天暴曬,殺去最外層的水分,讓菜幫菜葉軟一些,這樣,裝卸車的時候可以減少損失。 買回家,還要接著曬太陽,讓最外層的菜幫曬干。 家家戶戶平房門外的、窗臺上、墻根下、空地里……所有能夠曬到陽光的地方都立著一棵棵大白菜。 等到最外層的菜幫子完全曬蔫,就該開始碼白菜了。 當時平房里幾乎家家都有一個不大的菜窖,一個人蹬著幾乎垂直的梯子下到地窖里,另一個把白菜遞下去,要把幾十棵菜橫兩棵、豎兩棵,碼成整齊的“井”字形狀,同時注意讓白菜的根部透氣。 對于沒有菜窖的家庭,白菜只好見縫插針四處找地方放了。 大雜院里所有不冷不熱的角落,樓房的陽臺上、窗臺上、過道上甚至屋頂上,處處都是大白菜,一垛垛把白菜碼好,上面再蓋上麻袋片和小棉被,防塵防凍還透氣。 碼菜工程結束,后頭還有每月不停倒騰菜的工程。 趁天氣好的日子,把大白菜一棵棵地從存放地搬出來,把最外面的一層殘幫敗葉剔除掉,放到陽光下曬,讓白菜過風散熱,免得“燒心”。 冬貯菜一運回家,一冬天的活計就算有了,這對于有工作而且勤勞的婦女同志來講,這將是她們冬日里的噩夢,因為這些大白菜幾乎會占用她們所有的休息日。 一到星期天,這些人就盼著天氣不好,因為只要天氣好,一出太陽,就得把所有白菜從地窖里翻騰出來,搬到有陽光的地方晾曬,到晚上再搬回去,一天下來比上班還累。 新買的大白菜,敦敦實實的,雙掌合圍都攏不住。 一冬天,每倒一次就“瘦”一圈,等到來年春節,就差不多只剩手臂粗細了。 這時的白菜已經沒多少水分,可是就在這青黃不接的時令,它還要在bj人的飯桌上繼續當家做主,直到季節更替,有新的蔬菜接替它的工作,它才能得到休息。 不僅是何雨柱這個大院,幾乎所有的京城居民都在忙活著這些事,為即將到來的寒冬提前做好準備。 大院里的眾人全都忙得熱火朝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要干,院子里盡是眾人忙碌的身影,看起來好不熱鬧。 何雨柱也帶領著自己的小分隊正在自家門口忙碌著,他一邊處理著手中的窗戶紙,一邊跟賈張氏嘮著閑嗑,這時候大院里可沒有閑人,大家都在外頭忙活著。 這幫人一邊干活一邊嘮嗑,那邊也不耽誤,整個大院里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正在何雨柱跟賈張氏嘮的火熱的時候,這孫茂才突然來到了中院,在院子里四處亂逛,也不知道是在尋摸啥呢。 這孫茂才手里提溜個袋子,佝佝個小腰,在院子里東瞅瞅、西看看的,扒拉這兒一下、捅咕那兒一下,也沒個好人樣兒,一看就準沒好事兒。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