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那邊李守良早早的給傻柱拿出了一個盤子放在那,出鍋的時候傻柱還來了個扣盤。整個扣子盤子里。真不錯呢。 傻柱看著李守良道:“兄弟,齊活。” 李守良也笑道:“柱子哥,看看我這食材,知不知道我這是哪道菜?” 傻柱先是把菜放到一邊,隨后一挑眉,仔細的看了看李守良準備好的食材。有些猜不到道:“是什么?” 李守良笑道:“三不沾,聽說過嗎?” 傻柱一拍腦門這才道:“想起來了,‘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更何況小的時候,我記得我吃過一次,忘了在哪吃的了。兄弟,你打哪知道的這道菜?” 李守良笑道:“我是看的一本雜書上有,也算適合當主食吧。正好拿來做做。” 李守良先是把去把鍋洗干凈,又把上面擦拭干凈。才正式開始。 步驟:蛋黃,糖,鹽,攪拌均勻、淀粉加水化開、淀粉水加到蛋黃里,攪拌均勻,糖要化開哦、液體過濾到鍋里、開火,鍋熱后,轉(zhuǎn)小火,這是大約5分鐘的樣子。 加點油,繼續(xù)盤她、繼續(xù)......加油(真的加點食用油)、繼續(xù)......好多分鐘后,加點油,繼續(xù),拍打它、差不多了,前前后后大約20分鐘、裝起來,新鮮出鍋‘三不沾’。 當李守良端上來的時候,只見:金黃帶亮,火色均勻,不生不湖、外形飽滿有張力,無結(jié)塊,無疙瘩。要是用勺一舀,則不流不散不板。 婁曉娥看著色形俱全的就差味了,一向喜歡吃的她,也不管熱不熱,迫不及待的拿起快子夾了一塊嘗嘗:果然味道濃香沙甜,油而不膩,口感爽滑細嫩,略有咬勁。 燙也不管不顧的婁曉娥連道:“守良,好吃哎。”這副模樣看的傻柱也是胃口大開,此時也想著吃點了。 不過攏共沒多少,也沒拉下臉來拿一塊嘗嘗。心想著以后找機會讓守良做一份出來嘗嘗,順便學一學。 只見婁曉娥又問道:“守良,這為什么叫三不沾啊?我怎么沒吃過這個東西?” 李守良笑道:“你不是已經(jīng)知道了嗎?不粘盤子、不粘快子、不粘牙。” 婁曉娥自詡從小吃過無數(shù)的好東西,但是愣是沒想起來有這道菜,笑道:“我以為我吃過的好東西,就夠多了,沒想到這東西我竟然沒吃過。” 李守良知道她是婁家大小姐,笑道:“這菜我還以為你吃過呢,沒想到你竟然沒吃過。柱子哥反倒是吃過。這道菜已經(jīng)有很多年的歷史了。” 婁曉娥來了興趣,說道:“守良,快講講,這三不沾還有什么典故嗎?” 傻柱也不甚清楚,看著兩人感興趣的眼神,李守良也沒推辭。 道:“傳說清光緒年間,在皇宮有一位深得慈禧太后賞識的御廚,但此人野心很大,一心想做官。有一天他給慈禧準備了一桌菜,每道菜的菜名都表明了他想當官出宮,慈禧太后明白了他的想法,一心想要舉薦他,就讓他做了一道拿手好菜,命人送給皇上,皇上品嘗過后并未覺得好吃。 這時皇上身邊的一個小太監(jiān)說民間有一個神廚,菜做得非常好,皇上聽后,便出宮去品嘗,品嘗后覺得手藝果然名不虛傳。回宮后就舉薦給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本身就偏愛美食,聽說民間有這樣的神廚不太相信,難道深宮的御廚竟然不如一個民間的廚子,便讓人招他進宮,和御廚一比高低。 廚子進宮后和御廚比賽,幾道菜過后兩人不分高低,慈禧心生一計說:‘我想吃,看著焦黃,入口爽滑;不用嚼就能咽的食物。’這下可難壞了御廚。 民間神廚靈機一動,回到廚房拿來雞蛋,取出蛋黃再加上綠豆粉和糖用油在鍋里煸炒,半個時辰后將這道菜端到慈禧太后面前,慈禧太后看著金黃色的面餅,喜出望外,正是她想象中的美食。 品嘗后,頓時感覺香甜可口、柔韌爽滑,真是不用嚼就可以下咽的美味。慈禧大悅,便問這道菜的名字,廚子便說這是我們家鄉(xiāng)的一道菜,因它‘不粘盤子、不粘快子、不粘牙’,所以取名叫‘三不粘’。” 婁曉娥這時問道:“那這菜是怎么流傳出來的呢?” 李守良笑道:“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清末廣和居有位姓牟的廚師結(jié)識了一位清宮御膳房里的廚師,學到制作此菜技藝并稍加改進,成為廣和居名菜。廣和居倒閉后,牟師傅又將此菜帶到同和居了。只不過現(xiàn)在想在同和居吃飯是很難了。可能這是你沒嘗過的原因吧。” 傻柱這才說道:“你一說我想起來了,我以前是有幸嘗過一位姓宋的魯菜師傅的廚藝,這三不沾好像是他的拿手絕活之一。” 婁曉娥聽得是津津有味,食物本身是用來飽腹的,但是因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及豐富的底蘊,讓人喜愛不已。 李守良笑道:“這故事也講完了,這飯啊,再不吃也該涼了,咱倆就走吧,讓曉娥姐好好吃飯。這大茂哥出差了,你明天怎么吃飯?明天可沒人幫你做了。” 婁曉娥有點不好意思道:“明天我一早就回我爸媽家。” 傻柱哈哈一笑。李守良拐了他一下子,最后笑這一下子,這頓飯的情分可能就白干了。 李守良笑道:“走吧。”又扭頭道:“走了啊。” ———— 求收藏、推薦票、月票、打賞。 /93/93159/21013588.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