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你也是, lee!” ———————————— 《紐約時報》針對偷度的專題報導一出爐便引起軒然大波。 其實老百姓也不傻, 他們知道偷度和走私問題一直存在,可礙于身處底層,信息閉塞,根本不知道具體情況。 而這篇報導,終于揭開了那層神秘的面紗。 文中詳細介紹了偷度的背景,還有偷度客在海上航行時面臨的艱苦等等。 同時,文章還隱晦的提及了偷度集團的幕后保護傘,將雙方的陰暗勾當,以比喻的形式呈現出來。 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讓讀者看了咬牙切齒的程度。 這篇報導引發強烈的輿論關注,就連各大酒店的下午茶,名流貴婦們討論的話題也都跟報導有關。 也就在報導發出的兩天后,傳來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海岸警衛隊第一分區在司令邁克米勒的英明領導下,成功破獲偷度集團的作案行為,抓捕罪犯近百人,同時解救了飽受苦難的偷度客500余人。 消息一出,引起各方強烈關注,記者們蜂擁而至,將海岸警衛隊一分區基地圍了個水泄不通,他們都想得到第一手資料,傳遞到千家萬戶。 可惜他們來晚了, 這樣的好消息怎么會錯過時報的手呢? 克里斯亨特甚至親自帶人參與了整個行動,用照相機和筆記錄下全部過程。 當然,他在新聞中盡可能的掩蓋了華人這個關鍵詞,用了范圍更廣的代名詞,比如偷度客,比如犯罪者這樣的方式,避免社會加深對華人群體的誤解。 這是黎耀陽特意要求的,他可不想因為一己之利,害得整個華人群體受到連累。 同福商會倒了大霉,核心生意遭受打擊,這比多少個地府酒館被端都讓他們難受。 最關鍵的是,他們跟一分區合作多年,一直相安無事,該給的錢一分不少,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他們想不通,蘇勝天想不通,苗家昌更想不通,倒是四長老蘇福好像猜到了些什么,他嗅到了一絲危險。 此時,福臨酒樓,蘇福對幾位老伙計說: “邁克米勒不接電話,派人去也被拒之門外,說明我們被他放棄了。” “理由?”蘇勝天倒是還能穩得住神,自從眼睛好轉,能重新看到世界后,他的心境也有了轉變。 “邁克米勒一直在尋求升職的機會,錢他不缺,缺的是功績!” “他想要功績,完全可以跟我們說,配合他演一場戲就罷了。” 蘇福搖頭: “沒那么簡單,抓幾個人,甚至扣一艘船都能滿足他的要求。” “他太過分了,不管什么理由,他都應該跟我們商量,這么多年給他送了多少錢,他心里沒數嗎?”苗家昌手里的拐棍哐哐哐杵地,感覺地板都要捅漏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