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補欠更!) “在零售方面,我們主要依靠售報攤、超市和商店、售報機,通過分銷商將報紙發(fā)送給這些地點。 我們總共有2500多個商店代售點,400多個售報攤,因此加起來每天有3000多個售報點。 這些點銷售報紙的數(shù)量從30份到200份不等。 到了星期天,商店代收點增加到4000多個,因為我們的星期天刊太大了, 有厚厚6大疊,所以投遞員也有所增加。 另外我們組織了180人的兼職銷售隊伍,在每個周末到教堂去賣報。 這些人除了教堂就去餐館,只要找準時間去推銷,成功率很高,可以賣出很多報紙。 所以我們的星期天刊零售銷量比平日刊大大增加。 有時平日刊零售量不到10萬份, 星期天刊的零售量就接近40萬份。” 隨著這位副總裁的介紹, 黎耀陽對《問詢報》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他突然拍了下腦門補充道: “對了, 我們當然也有免費資助項目,平日刊和星期天刊每期各有1萬份發(fā)到校園。 小學最多,中學其次,高中第三,大學第四。 除了報紙,我們還向小學印發(fā)大量輔導讀物和教師指南,幫助他們閱讀報紙。 我們還有一定數(shù)量的旅館發(fā)行,大約5000份吧。 但我們在旅館的發(fā)行沒有給很大的折扣,有的報紙打了75%的折扣,實際價格只有25%,而我們至少50%。” 黎耀陽突然想起,自己在大西洋城和華埠的旅館似乎并未看到《問詢報》的身影。 不禁問道: “為什么沒有發(fā)到《大西洋城》?” 這位副總裁苦笑道: “不是不想發(fā),是你們大西洋城的一位委員索要高額回扣。” “什么?”黎耀陽覺得匪夷所思,大西洋城分管傳媒和出版的委員是佩洛普,以他對佩洛普的了解,應該不至于做這種事吧? “是真的,不然你以為我為什么放棄大西洋城?那可是十多萬人的市場,再不濟也能多增加一萬份的銷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