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得了伙計,你聽到我的話了。” 黎耀陽感覺自己心臟跳空了半拍,難怪塞西爾牛逼轟轟的,原來他爸爸是索登! 西姆斯雖然生于加拿大,但他的父親是美國人。 后來隨家庭遷至賓夕法尼亞州,畢業于海軍學院,19世紀最后20年,幾乎連續不斷的在大西洋、太平洋和亞洲水域任職。 美西戰爭期間在歐洲展開情報活動,進入20世紀,即便他仍然只是一名海軍上尉,卻是公認的丑國激進派海軍軍官的發言人。 這主要是由于盡管他的軍銜低,但他知道如何表達他那豐富的改革想法,以致軍銜遠高于他的人都愿意傾聽他的意見。 在所有激進的軍官中,他也是最敢于和十分愿意直接給白房子老大寫信的人,如果他認為需要的話。 那還是在羅老大剛剛上位一個月后便發生了這種情況。 當時西姆斯思考的問題是艦載火炮,對馬尼拉灣之戰的分析表明,幾乎所有的西班牙艦只都泊在錨地,而且氣候條件良好,艦長們可以選擇他們射擊的時間和地點,就好像他們是在練習打靶一樣。 丑國的艦只總共發射了6000發炮彈,只命中了141 發,只占發射總數的2.3%。 反過來說,這意味著,在每100 發炮彈中,有97發多是虛發的,既浪費了時間又浪費了金錢,除發出響聲和造成煙霧外,對戰斗的結局不起任何作用。 丑國在馬尼拉取得了戰斗的勝利.不是由于他們的戰斗力很高,而是因為他們的對手西班牙的戰斗力甚低。 繼續按此種方式戰斗,其潛在的后果是顯而易見的。 落日帝國的皇家海軍艦隊的平均命中率為30%。 因此,如果一艘皇家海軍軍艦遭遇12艘類似的美國軍艦,它有可能會把它們全部擊敗。 當時,有些思想比較深邃的丑國指揮官痛苦地看到,如果艦隊遭遇的是比西班牙人能干的敵人,馬尼拉灣的結局就會有很大的不同。 對此,西姆斯有特別清楚的認識,因為他在遠東執行任務時,曾經碰見一位具有類似的獨特見解的落日帝國海軍軍官,那是一位海軍上校。 在“恐怖”號上,對方向西姆斯充分表演了被稱為“連續瞄準”的艦炮射擊系統。 這種射擊系統達到了80%的命中率。 西姆斯由此得出的結論是,“恐怖”號的火力相當于30多艘類似的丑國軍艦加在一起的火力,僅僅一艘“恐怖”號的火力就超過了大部分丑國海軍艦只火力的總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