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本之上,有老師的備注和講解。 “原來如此,結(jié)合老師的備注,這樣便能很快吃透這本書了?!? 他很快便沉迷其中,達到了忘我之境。 旁邊棕熊怪收拾東西的聲音,都完全沒法影響到他分毫。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 其上注明:此為《易經(jīng)》的由來,演變,以及運行原理;包括天地萬道、萬事萬物的解碼,操作,以及功能用途。 一邊看著《周易》,一邊看著備注,六耳頓時有了中懵懂的感覺,好像摸清楚了什么,又好像什么也不懂。 他記得師父曾經(jīng)說過,有一種語言,僅僅只依靠‘0’和‘1’兩個數(shù)字,便能構(gòu)建整個世界,甚至萬物運行的邏輯,都能清晰可辨。 這《周易》,或許暗藏著構(gòu)建世界的底層邏輯。 通過本書,加上無龍心法中收獲的知識,便能締造一方世界,演化萬事萬物,宇宙的運行原理,周天星辰的行動軌跡,都在這小小的一本《周易》之上。 如何編碼,如何操作。 都躍然紙上! 隨后,六耳接著往下看去。 圣人言:“《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cè)嵯嘁?,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看著這句話,六耳頓時感到心中緊張了一下。 差點以為自己看錯了。 圣人言? 這是師父引用的,某位圣人的言論? 果然,師父他老人家應(yīng)該也是如圣人一般的存在,否則怎么可能引用到圣人對于《周易》這本書的評價。 不過這就有點奇怪了。 圣人,也看《周易》? 或者說,洪荒圣人的圈子并不大,畢竟有紀(jì)錄的圣人也只有那么幾位,能接近圣人的準(zhǔn)圣也不多,所以他們之間彼此都有了解。 師父看《周易》,別的圣人出于好奇,也會觀摩一陣,從而發(fā)出評價。 六耳腦海中浮現(xiàn)出古怪的想法。 只是他不知道,周玄書中的圣人,通常都是那位儒家至圣,跟洪荒的圣人沒有半點關(guān)系。 通過這句話,六耳算是明白了。 《易經(jīng)》是講授天地大道,也就是世間客觀的規(guī)律所在,其表現(xiàn)形式變化多端,上下無常,陰陽轉(zhuǎn)化。 結(jié)合師父傳授給他的數(shù)學(xué)語言。 若陰為‘0’,陽則為‘1’。 若下為‘0’,上則為‘1’。 若靜為‘0’,動則為‘1’。 如此,便能初步創(chuàng)建一方世界。 六耳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距離無龍心法中的締造世界,似乎更加接近了! 至于締造世界法則的方法,書中也一并記載了: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 簡單來說,圣人見這世間萬事萬物過于繁雜,因而將萬事萬物的所有形態(tài)歸納為了八個基本卦。 這些卦象用以象征萬事萬物的形態(tài),世人稱之為‘象’。 圣人并將天下一切生靈演化以及其中無數(shù)種變化,制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顯現(xiàn)一切動作的常態(tài)。 這無數(shù)種變化,系之以辭,判其吉兇,斷其陰陽。 最終稱之為“爻”。 弄懂一切卦象和其變化,就能初步進入編程,創(chuàng)造世界,締造法則,成為世間的主宰者。 不過,書中很快又提醒了一句:“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這句話,告訴編制世界法則時,不可拘泥于一個法則在固定場景的用法。 在創(chuàng)造新世界的時候,為了實現(xiàn)某種功能,往往需要結(jié)合目標(biāo)當(dāng)前的狀況,上下指令之間的關(guān)系,才能讓天地法則穩(wěn)定運行起來。 當(dāng)個程序員,也不能太過死板。 “呼……” 看了大半本《周易》的原文,及師父的注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