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 第二日清晨,洛逍遙、明無與蕭思溫告辭而去來到了大明寺。 了覺見他二人到來,自然是大感詫異,相互見禮后,明無將文益大師所修書信呈與了覺,“師父與方丈大師闊別已久,心有所念,恰好小僧前來,故著書問侯……” 了覺與文益曾有一面之緣,知他所修功法以神念為主,而明無卻是修體魄入武,且已入了金身境,聽明無對他以師父見稱,心頭驚訝不已,接過書信一看,頓然一喜,“善哉,善哉,尊師與神僧佛心見真,仲長有幸了,老衲先替他謝過二位大恩。” 燕仲長本身有“獅子吼”功法抵抗劫力,神識入劫比洛寒水輕了許多,加上了覺大師每日誦以功法相助,再過兩年便可破去劫力醒來,但一生無望踏入金身境。 此下明無趕來相助,以‘天雷音’破去劫力,自會使他元神受損不大,他日還可有機(jī)會窺得金身之妙,縱使了覺得道高僧,愛徒心切之下,也是臉顯喜色。 轉(zhuǎn)而望向洛逍遙,“善哉,善哉。令尊想是已康復(fù)了,真是大幸。” 洛逍遙俯首而拜:“多謝方丈掛念,家父已是無恙,不日與家?guī)熞鄷皝戆葜x大恩大德。” 楚南風(fēng)與洛寒水開封事畢之后,確是有前來大明寺拜謝了覺的想法,在洛逍遙北上之時亦作了交待。 “阿彌陀佛。”了覺未感驚訝,“幾個月前,令師賢伉麗二人曾來敝寺,老衲卻是去了上京,錯過一見……令師他尋得心念之人,易居士泉下有知也是無憾。” 洛逍遙但聽了覺的言語應(yīng)是無有與楚南風(fēng)見面,心中奇怪他如何得知易無為故去的消息。心念急轉(zhuǎn),但想起師祖曾尋他用“宿命通”推斷師娘下落,此下聽來,便猜師祖之死應(yīng)是為救師娘而致,心頭大為觸動,頓然臉顯感傷。 “善哉,善哉,緣法有因,各證其果。小居士有知師恩浩蕩,足見易居士授傳有方。”了覺大有感慨。 與燕仲長療傷之后,洛逍遙二人便與了覺作別離去,在分閣休息一個時辰,待明無恢復(fù)真元氣機(jī),便一同南下鎮(zhèn)州。 洛逍遙自幼從未受過缺衣少糧的困苦,眼下親歷布粥濟(jì)民,但見眾多飽受戰(zhàn)禍天災(zāi)的百姓,衣衫襤褸,面黃肌瘦,心中大是感慨,隱隱間自是生出渴望天下一統(tǒng)的心愿。 洛家先祖心存為國為民之念,知道要閣中之人秉持傳承,若是身無感觸百姓之困苦,難免會出一些心志不堅之徒。故而創(chuàng)閣以來,但凡有天災(zāi)人禍?zhǔn)拱傩帐芸啵渌诘姆珠w都會出資濟(jì)民。洛寒水唯恐洛逍遙感傷于蕭慕云的毒傷,讓他與方、翁等人賑濟(jì)饑民,實也有讓他體會百姓苦難的用心。 月余后,分閣的客廳之上,洛逍遙對著明無言道:“賑濟(jì)之事已趨事畢,這些時日來有勞大師相助了。晚輩準(zhǔn)備去書院修習(xí)武學(xué)……不知大師意欲何往,晚輩著人車馬相送。” “阿彌陀佛,濟(jì)民消災(zāi)、布粥行善本是我佛家之念。小僧借貴閣之緣攢了功德,實是有幸……小居士善心見佛,小僧欲與小居士結(jié)個善緣,不知可否?” “大師請講,晚輩定當(dāng)遵從。” “小居士是雙修之體,對于體魄之道的武學(xué)也可修習(xí),此下已是抱丹之境,主要是蓄精氣養(yǎng)胎丹,而我佛‘天雷音’功法,其神正清邪,陽剛蓄精,對小居士大有益處……不知可愿修習(xí)此法?” “這……這如何使得?”洛逍遙自未料到明無如此一說,大是驚訝。 “佛家功法、經(jīng)文得以存世,無一不是為了救人、渡人之用。只是唯恐落入歹人手中,故而多是秘藏秘傳,尤是武學(xué)功法,更是不會輕易傳與外人。 但于武道來講,功法也并非人人皆是得而有成,知而便能。體質(zhì)的契合大有講究,如小僧之資,若修習(xí)小居士師門功法,卻是一輩子都入不了元嬰門檻。” 江湖之上,若非武學(xué)大家之人,皆是不考慮體質(zhì)問題所在。同樣一門功法,有的人可以學(xué)到大成,有的人卻是連門檻都進(jìn)不了,便以為是天賦差距的問題,其實是與體魄、神識的契合大有關(guān)系。 “小居士此下神識已能聚丹,再得魄氣加固,日后入了元嬰,胎丹魂識陰陽相融,或是可以入了“獨影境”也未可知。” “獨影境?”洛逍遙大為奇怪,這個武學(xué)境界他倒是從未聽說。 “小僧也是聽師尊言及……那時小僧還是寶光寺的小沙彌。”明無臉有神往之色,“聽師尊所言入了‘獨影境’,就可以神識瞬間百里,如人親臨,無礙無阻。 師尊當(dāng)年說過,只有四百余年前一位陸姓道人窺得大妙……后來無人能突破元嬰、金身的桎梏,也就漸漸未有人去言及這個境界了。 而師尊有言,神體雙修體質(zhì)比尋常之人更有機(jī)會窺得此境……若是小居士習(xí)了‘天雷音’功法,他年能夠入了‘獨影境’自是最好不過,即使不成,若有人為百劫拳所傷,亦可救人一命…” 對于‘獨影境’,洛逍遙聞所未聞,自也不敢作想,但聽到對付百劫拳,便怦然心動,心知父親洛寒水、蕭慕云二人脫難,皆是得益于‘天雷音’功法,心念一到,便站起身子,俯身便拜:“弟子……”膝未及地,話未講完,便被明無一手托住。 “小居士莫行師徒之禮,此次傳授功法只是要你代小僧行善救人,就如今時小僧借貴閣積攢功德一般。” 但見明無神色堅持,洛逍遙知道勉強(qiáng)不得,只好躬身道:“晚輩遵命。” “這‘天雷音’分有‘破障音、降魔音’兩篇,想是小居士已是知道,前日傳與那安隆興就是‘破障音’。 而替令尊療傷的是為‘降魔音’,亦是當(dāng)日小僧與楚先生,在隰州交手時所用的功法。 此功法或以經(jīng)誦或以音震,大有講究,非是武學(xué)招式簡繁有變……眼見萬象,神窺萬魔,唯心一念,唯識不變,其中要義,頗是難參,小僧費了二十余年才修得大成,眼下只能慢慢授與小居士參悟。” 他雖是借傳授“天雷音”功法留在洛逍遙身邊,但所說這功法難參,確是未曾言假。 “那大師的意思……” “小僧前些日子悟得一門神通,卻也未真正參得妙處,若小居士去書院修習(xí),小僧隨行參悟,也是兩不耽誤。” 洛逍遙自是愿意,聞言忙道:“晚輩求之不得,就依大師安排。”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