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大郡主已是油盡燈枯之勢,恐難過此月之期了……四十二年來陪伴大郡主身側(cè),卻是難以護她周全,賀梅實是有負武穆王所托……” 她口中的“武穆王”自是指馬希蘭的父親馬殷,在馬希蘭大姐嫁出劉巖之時,馬殷就讓賀梅以貼身侍婢身份隨護身邊。 蕭慕云只覺一頭青絲的賀梅只有五旬之齡,此下聽得她隨護有四十二年之久,心猜已是有六旬之數(shù)。但感她忠義之情世間難有,聽得她言猶有愧之意,心下也是一番感慨。 賀梅沉言片刻,望向蕭慕云笑了一笑,又道:“盧瓊仙本是翠寧宮宮女,此下雖是司職侍中之位,以我之力讓她拿下卓青蓮……料她不敢不應,但她奸詐之人,或會暗中通知卓青蓮逃離,待早朝之后,我將她召來翠寧宮相詢,屆時我令她即時下令捉拿,你可相隨兵衛(wèi)而去,自也不怕她使詐。” 蕭慕云正有此意,聞言心中一喜,又聽賀梅道:“而那木道人想非簡單之人,可惜我十余年來少問宮外之事,卻是不知何時有這號人物,待會與盧瓊仙一并打聽……若是可行,我親自尋去捉拿。” “那木道人應是抱丹大成修為,但等弟子拿下卓青蓮后,與師叔祖一同前往……” “皇帝暴虐無道,迷信巫術(shù),我恐這木道人與女巫樊胡子相熟,屆時生了枝節(jié)……” “師叔祖的意思?” “盧瓊仙巧詐之人,當面一套,背后一術(shù),她與那女巫樊胡子勾結(jié),若有心護那木道人,屆時必定會使樊胡子讒言于皇帝,皇帝一旦插手,我自難以尋那木道人了……甚至于捉拿卓青蓮也會生變。” “使盧瓊仙在翠寧宮問出這兩人下落,你隨兵衛(wèi)去捉拿卓青蓮,我?guī)ПR瓊仙去尋那木道人。”賀梅言語一頓,輕笑一聲,“我雖十余年未與人打斗,但武學招式不曾忘記,即使元嬰、金身之人,斗上二三十招也是可行,你就不必擔心了。” 言下之意自是說縱使遇上元嬰、金身之人,也有逃脫之力,若是不敵木道人,自保當是無虞。蕭慕云心知若南漢皇帝插手,屆時自然大有麻煩,聞言便點了點頭,“弟子就依師叔祖安排。” 賀梅站起身子言道:“你師兄入念化毒參法,想是要費時間,此下已是寅時,你明日也要行事,且在此調(diào)息養(yǎng)神,我去去就來……” 蕭慕云自也不敢相詢她去為何事,聞言起身作禮,“弟子還有一事相求……” “你是想打聽與你一同追殺卓青蓮之人的下落吧?” 蕭慕云聰慧之人,但聽賀梅道出自己心中所想,便也猜出她“去去就來”,是為去打聽林有德三人的生死下落,聞言便道:“師叔祖想去找衛(wèi)安福打聽?” “呵呵,你這丫頭倒是聰慧,卻是讓你猜到了。衛(wèi)安福入千牛衛(wèi)當值是為二十年前,那時只是神念小成修為,因事受人排擠……大郡主曾照顧過他,此人倒算重義,我去打聽,當會告知與我。” 蕭慕云此下也自明白衛(wèi)安福追來之時,假裝不知自己闖入翠寧宮的原因,自為承情于皇太后。 “這衛(wèi)安福的劍法出處是為……?” 蕭慕云心想以此下的身手,使出易無為所創(chuàng)的‘慕云三式’,威力當是少有人能擋,卻未料在第三式為衛(wèi)安福所化解,心中大是疑惑。 “你與他過招之時,使了那招一式三變的劍招是為厲害,尋常抱丹大成之人是不敢硬接。但這劍招為衛(wèi)安福所化解,并非是他的劍法高明,而是另有原因。” 賀梅微微一笑,“是你自身心浮氣燥所致,那時想是牽心你師兄的毒傷,急于脫身離去,傾力而出,劍氣縱而不收。” “衛(wèi)安福幾經(jīng)生死大戰(zhàn)之人,神魂定力非尋常人可比,雖驚不亂之下,再你劍式第二變之時,看出劍氣有所失凝,故而用草屑試出了劍氣的流向,判斷出你劍尖所刺的方位。” “倘若你靜下心氣,用九成之力攻出,用一成之力護住劍氣外散,使劍意渾然無缺,換個方位攻他……嘿嘿,我想他也就化解不得了。” “多謝師叔祖指教。” 賀梅輕笑一聲,踏步而去,卻是待到卯時三刻,方見她來到‘翠煙軒’。 “我打聽過衛(wèi)安福,聽說有一年輕人戰(zhàn)死,另外兩人受傷之后皆為監(jiān)門衛(wèi)所捕……” “啊!?”蕭慕云大吃一驚,旋而一嘆,“弟子若非遇到師叔祖,想必也是受擒……那師叔祖可有辦法相救?” “我已讓人守在朝會殿外,一旦早朝結(jié)束,便會使盧瓊仙到翠寧宮來,待問清卓青蓮、木道人下落,我再讓她將人放岀。” 蕭慕云正欲作禮相謝,似有所覺,轉(zhuǎn)首向屋門望去,但見洛逍遙踏步行進,心頭大喜,“師兄,如何……” 洛逍遙先是對著賀梅作禮見過,方對著蕭慕云點頭笑道:“已是將毒性化去,但未能使胎丹引到天關(guān)溫養(yǎng)……但想還要一個月才行。” “不錯,但若要將胎丹引到天關(guān)踏入大成,還需你氣機圓滿才能做到……雖說你胎丹因雙修體質(zhì)原因,使凝成的真元渾厚異人,但引用其中真元消去余毒,也是會耗去心神魄力。” 賀梅望著洛逍遙,臉顯驚訝之色,“而你本來也被侵蝕去五成氣機,此下卻能將氣機恢復到八成……你是如何做到?” 洛逍遙是為雙修體質(zhì),體內(nèi)陰陽之氣生生不息,中了‘千機散’,就如潭水一下子被泄去大半,但水源未堵,仍有細水流進。而對他而說是為多余的胎丹真元,渾厚的程度卻非是賀梅能夠預料,在抵消去余毒之后,直至洛逍遙魂力可以感知胎丹神識之時,所化開的真元之力卻是補充了兩成氣機。 而‘太初心經(jīng)’本俱無氣生有氣之妙諦,當胎丹化散出來的真元在經(jīng)脈流貫之時,自是加快了氣機滋生,又使氣機恢復了一成之力。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