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趙印山哈哈一笑,“難道你怕師叔相隨會拖累于你嗎?”言下之意,自是要跟洛逍遙同去涼州。 洛逍遙心猜折御勛、劉繼業定會知道蕭雁北之死的內中原由,引見之時,只是以師公、師叔、師弟相稱,之所以以‘師弟’相稱蕭慕云、林婉真二人,自是因為二人此時皆為男裝打扮。 當蕭慕云作言之后女聲但出,又見她不言就里轉身而去,此時回過神來的折御勛與劉繼業便是猜出她的身份。折御勛一臉愧疚,“我知洛公子與小叔交情,實言相告小叔遇險之事,是有望洛公子相助,但絕無挾恩圖報心思,卻未料令師妹她竟是……唉,望洛公子見諒。” 洛逍遙聞言搖頭道:“此下恩公與我見面,若是隱瞞不說,倘若折大哥因此有所閃失,卻是讓我一生難安。恩公此舉是為光明磊落,也是未曾看低于我……” “師妹心中有所困擾,也是人之常情,但她未曾阻止我前往營救折大哥,但如我師公所言,是為恩怨分明……恩公不必放在心上。” 劉繼業點了點頭,“小叔有你為友,當是他此生一大引以為幸之事。” 洛逍遙嘆了一聲,站起身子,來到院井,對相隨的兩個箭衛言道:“我有要事要去涼州一行,其中事由想必我師公會與師父告知,你二人先自回島便是……” 原來楚南風為了聯絡方便,卻是專門派了兩位箭衛在明月山莊,本是跟隨眾人一路回島,此下洛逍遙有事,自是打發他們先行回去。 那兩位箭衛但見穆道承、蕭慕云突然離去,心中已是驚疑,又聽洛逍遙令自身回莫忘島,一時間面面相覷不敢應命,在趙印山又重復一遍命令,方是告退離去。 箭衛離去之時,眾人便也離開塢堡去往府州,折德扆未料到洛逍遙會來,他自也從折德守口中知道他身手不凡,心中自是大為驚喜。 將洛逍遙等人迎進廳中,便是商議前去涼州營救折德守的人手,一番商量后,決定除了洛逍遙、劉繼業等人外,再帶上府州僅有的一位抱丹小成修為的韓姓供奉,與兩位神念大成高手以及二十名精干的護衛。 護德扆行事周密,已是讓人弄到了涼州城大致的地形圖,雖不知折德守關押所在,眾人卻也按著地圖策劃行事進退,一經決定了方?,一眾三十人便策馬疾馳西行,于四天后來到了涼州城。 大唐安史之亂時,吐蕃趁機東進,占據了河西大片疆土,后來吐蕃內亂,河西之地曾一度被大唐收復,但黃巢造反之后,天下大亂,河西之地卻是為回鶻、黨項以及吐蕃人瓜分占據。 涼州城雖幾經戰亂,但其地處要沖,是為河西都會,商旅往來眾多,城中客棧自也不少。洛逍遙等人心恐人馬眾多為人所疑,便在城中一處繁華鬧市中,尋了相鄰不遠的三家客棧分開落腳。 此下初秋時日,又地處河西,夜色來臨卻是比中原之地遲上近一個時辰,洛逍遙等人在戌時用過晚膳后,便在房中商議如何行事。 望著桌案上的地圖,劉繼業言道:“涼州之地豪強甚多,宅院中備有地牢的大有人在。劉某以為……那折逋支應是考慮到我等會來救人,想是不會將小叔關押在官衙之中。” 洛逍遙點了點頭,“折大人曾吩咐此番前來去城中尋他黨項族人打聽。但想人心難測,不能相托他們去查探折大哥的關押所在……眼下可行之策,唯是潛入刺史府尋上李家小姐向她打探。” 折德扆是為黨項人,城中居住的黨項人中自是有他相識之人,眾人手中的地圖便是他第一次遣人來涼州時從相識之人手中得來。 在府州商議之時,洛逍遙當時心想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就未為反對折德扆的建議,而他幾經江湖風險,對于人心難測深有體會,此下來到涼州,卻是將心中所思言出。 “這李家小姐對折大哥一往情深,想必她也會圖謀營救折大哥,待天黑之后,由我潛入刺史府中與她打聽……” 眾人之中唯洛逍遙一人是抱丹大成身手,氣機可以做到收發自如,但想折逋支身側有明竅山巔境高手,只有洛逍遙潛入才不易為人發覺,劉繼業、韓供奉二人知他所言有理,互視一眼便是點頭贊同。 “以防萬一,師叔與韓先生、師妹三人可暗中伏在府外策應。”洛逍遙此下行事卻也是小心謹慎不敢托大。 趙印山未知他幾經風險,此下已非當初人心皆善為念的質樸少年,但聽他行事布置周全,詫異之下也生欣慰,點頭道:“好,就如逍遙安排,我與韓先生、婉真在外策應。” 洛逍遙望向劉繼業,“我與李家小姐不熟,但恐她不會相信我是來救折大哥,恩公手上可是有物件能讓她相信……” 劉繼業笑了一笑,“我亦如公子一般與她不熟……小叔的生辰八字外人知之甚少,我想李家小姐應是會知道,我將它告知與公子,屆時只要言出小叔生辰八字,李家小姐想是會相信。” 洛逍遙點了點頭,便將劉繼業告知的折德守生辰八字記下心中,待到亥時三刻天色大黑,便是與趙印山等人前去刺史府。 洛待來到刺史府,洛逍遙便從后院東側院墻處潛入,隱在后花園一棵槐樹下窺探,只見距有六七丈遠的后樓廊道上燈籠亮明,正中廳屋門前站有兩名侍女,但五間廂房房門緊閉,屋內并無燈火照明。 但想李敏雪應是住在這后樓之中,此下猜是去了府內別處,望了一眼枝葉繁茂的槐樹,洛逍遙心念一動,縱身躍上樹枝茂葉之中隱了起來。 過有半盞茶功夫,卻見西面院墻處躍入一道身影,竟是一位蒙著面紗的黑衣人,只見那黑衣人疾步行上后樓廊道,卻是直接推門進入廳屋,廊道上站立的侍女旋即隨身而入,不一會兒,屋內便是亮起燈光。 洛逍遙詫異之中,又有所覺,忙運起‘平龍認’功法屏息靜氣。原來此時從前庭過堂處,一前一后行進兩個人,借著園中石燈的亮光望去,只見走在前面的是一位年有三旬頭飾檐帽,身著圓領錦袍,鼻梁高挺相貌英俊的漢子,身后跟著一位年約五旬的番僧,洛逍遙心頭頓然一驚。 他此下是為抱丹大成之境,卻是看出那番僧是為明竅山巔修為,且修有肉身不破功法,但想起明無當日在隰州之時,以肉身不破功法對抗楚南風而立于不敗之地,心頭自是大驚。見那番僧隨護錦袍漢子的情形來看,心中又是猜想這漢子或是刺史折逋支。 只見錦袍漢子徑自踏步行進廳屋之中,那番僧卻是守在屋前廊道上,數息后,便聽屋內傳岀一道女聲,“你二人先退下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