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隨護李重進身邊的付長老,見到洛逍遙入了抱丹大成之境自也歡喜,但聽他的來意,卻是臉顯憂色,“少主此番前來,楚先生、方主事他們可是知道?” 洛逍遙知他關心所在,也未正面回答,言道:“劉長老他們是如何遇難?此下軍情如何?” 李重進接言道:“壽州為我軍所困日久,城中已為糧盡,南唐齊王李景達引兵來援,其先遣水軍在下蔡之地,為張指揮使(張永德)架浮橋,用鐵鏈系巨木暗布淮河之中所阻,南唐水軍無法行進,便引兵從紫金山北而入,想取山道筑構夾道,將糧草兵員輸送入壽州城中?!? “當日趁他們兵少,我引兵翻山而過,將他們擊潰,并毀了他們的所筑的糧道。但此下李景達從濠州引兵五萬,進抵紫金山北,依山列有十余處營塞……” 洛逍遙略一遲疑,“為何我大周兵馬當初不先進駐紫金山上,據守其險,阻住唐兵入山立寨?” “呵呵。”李重進笑道:“這正是圣上的高明之處……讓出紫金山,是為圍點打援之用?!? “圍點打援?”洛逍遙對行兵布陣自是不通。 “我軍從去年征戰南唐以來,連克南唐數城,到如今又被南唐收復的原因,不僅是淮汛暴漲,使諸路兵馬難以呼應相援,更重要的是糧運不濟所造成?!? 郭榮仁德,對所陷城池秋毫無犯,不愿奪取城中百姓糧食以充軍需,卻也使奪下城池的大周兵馬糧草不足。南唐兵馬趁雨季汛情之際,周兵不能相互馳援,又發揮水軍優勢,卻是將所失城池奪回。 “壽州城據淮南要沖,倘若我大周將其奪取,只要從北面的淮河之中架設浮橋,糧草兵馬就可進入城中……在我大周兵馬揮師南下之時,可做為戰時的糧草供應之地?!? “而其易守難攻,奪下此城而據,是為一把插在南唐疆土的利劍。壽州城對南唐至為重要,圣上猜斷李璟會遣兵來救。而我軍水師未籌,不利水戰,是故圣上將諸路兵馬收攏起來圍攻壽州,讓張指揮使截斷淮河水路,誘使南唐水軍棄船進抵紫金山北麓,以期將他們殲滅。” “那他們何以不從南側取道前來救援?”林婉真言道。 “林姑娘有所不知……這紫金山東南側多為湖泊之地,大大小小橫連有數十里,李景達要想解壽州之困,唯有從紫金山北側取道?!? “我軍倘使五千兵馬拒于北處山頭,也會使其無法進抵山中,屆時李景達必是會引兵馬退回濠州。而這兵馬是為南唐精銳的水師,若使他們此下退去,日后卻是難以殲滅,也必成為我大周兵馬的一大阻力?!? 林婉真笑道:“如此說來,招討使大人此下對壽州城其實是圍而不攻……” 此下官銜是為淮南道招討使的李重進,聞言嘿嘿一笑,點頭道:“不若以此下我軍兵馬之力,焉有攻打壽州不下的道理?” 洛逍遙三人方是明白李重進所言‘圍點打援’的意思。郭榮圍困壽州的用意,是為想借機殲滅南唐精銳的水師。 “但未料他們軍中卻是有不少武林高手,使我軍難以攻破他們的筑構的夾道……而也因此讓劉長老他們遇難身亡?!? 李重進嘆了一口氣,將一卷幅地圖打開鋪在桌案上,示意洛逍遙移座近前觀看。 “這紫金山山勢險峻,南唐兵馬將南面山林縱火燒毀,在崖上堆積石塊,檑木,再加上弓箭手,使我軍兵馬無法借密林遮掩,登山潛到北面攻它營寨。” 李重進言語一頓,指著地圖上之處地方言道“這東門與紫金山相距有近七里之遠,而其中間的平坦之地,算起來只有五里余,不利于安營扎寨。” “唐軍剛到之時,從紫金山北面引兵而出,想直奔東門,卻為我軍駐在南側的騎兵沖刺而潰。他們雖有五萬之眾,但處在山勢之中,無法集結而出,數度被我軍擊退之后,便是改變了方式,又如其先鋒軍一般,想筑構夾道送糧草入城?!? “從紫金山正西面一處地方與北面之側開始,沿著向壽州東門延伸的山坡上構筑兩道高丈余的城墻,但因其建在逐勢而下的山坡上,其最低之處與平地落差亦有兩丈高?!? “這兩墻筑墻由高而下,間距由寬到窄,到平地時兩墻間距只為一丈,而上面鋪有橫木使兩墻相接……” 洛逍遙心念一動,“唐兵是想到了平地之處時,直線筑構城墻與壽州相連,通過那兩墻之間的甬道……將糧草兵員輸送進去?” “不錯,他們在筑構好的兩墻之間,已經扎起營寨,想是也屯了糧草,只待那城墻筑到壽州東門護城河之處,便是可以將糧草送入城中?!? “他們開始筑墻之時,我曾數度派兵相攻,但唐軍仗著在山坡上的優勢,居高臨下引箭射殺,卻是使我軍無法阻止他們筑構城墻?!? “當兩墻筑到平地之處,趙將軍便是帶著神虎營攻打西面橫向的筑墻,騎兵從平坦之地穿過,攻打其從北側斜向筑來城墻,阻止他們相接連……” 付長老接言道:“但其在相連之處的筑墻上,所駐守的弓箭手皆是百里挑一的好手,其中至少有二三十位歸真境之人?!? 洛逍遙心頭一震,但知以歸真小成境之人所發的箭矢,二十丈之內,其殺傷力已是可相當神念小成之人近身的攻擊力,何況是二三十位。 “劉長老他們當是知道這些弓箭手的厲害所在,那時唐兵的高手想是聚集在筑墻相連之處,劉長老他們當可使一些神虎營衛佯攻,自身從其他薄弱的地方攻上筑墻……” “而以傷勢來看,引箭傷了他們之人的身手,應不低于抱丹小成……當有一人不測之時,另外兩人當是有所警覺,何以三人同時會為人一箭射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