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明無暗吸一口氣,定了定心神,便是將在東錦屏峰上自己所知的事情言岀。 眾人聞言面面相覷之中,明無望向楚南風道:“小居士與龍從云修為相當,但要殺龍從云絕非易事,即使不為受傷,氣機亦會有損耗,但小僧從他嘯聲聽出氣機卻為充沛。而他可以殺龍從云,卻無法阻止龍從云破去葬冢……楚先生,小居士那時可是臨陣破境?” 后知后覺的明無在回來途中,終是猜想岀洛逍遙當時是臨陣破境。 “應是如此。”楚南風點頭道:“那時他想是與龍從云斗了力疲氣竭、兩敗俱傷,‘天蠶體’體質使然,他體內精血得以重生從而入了元嬰境界。而在他入念破境之時,重傷之下的龍從云趁機破了葬冢……” 此時方元疑道:“那少主他此下會在哪里?” 未待楚南風作答,穆道承言道:“大兄弟,不若你我去五老山走一趟?” 楚南風略一遲疑,卻是望向文益:“若智苦剝離出怨氣之后,是否可以立馬遁著怨氣探出逍遙所在?” 文益未加思索地點了點頭,“以他的‘漏盡通’神通是可以做到。” 楚南風所問與文益所答,卻是料定洛逍遙此下已是落入智苦手中。方元已為得知佛劫之事與洛逍遙的護道人身份,聞言與穆道承、明無面面相覷,皆是大驚失色。 “但若劫道散去,龍脈所在之地是否為之震動……從而使智苦重新用‘漏盡通’神通遮掩龍脈靈穴所在?” 文益沉吟片刻,言道:“以老衲所知,若非智苦身亡,其用‘漏盡通’所遮掩的龍脈是無法窺出。但說劫道渙散,龍脈所在必會有所影響,而是否會使智苦須重新施展神通遮掩……老衲卻為無法斷定。” 楚南風微微點了點,“以‘漏盡通’神通,加上‘地脈回朔經’、‘易氣金訣’,但若智苦不顧天譴之禍,可是會讓天下一統大運生了大變數?” “阿彌陀佛,罪過、罪過。”文益合什道:“若是如此,我佛門將是萬劫不復……” 楚南風嘆了一口氣,從懷中掏出一封書信,遞與文益,言道:“這是無悔子道長修與晚輩的手書,當日但想逍遙不會出事,是故未讓大師過目……” “無悔子?”文益一時疑惑。 “就是李觀書李先生。” “哦?!”文益驚疑之下接過書信,打開便看: 楚先生臺鑒: 先生大善,心懷天下百姓安寧為念,小道敬佩不已,但想能與先生并肩進退以阻消劫人所為。 然造化千端,變數萬般,小道與掌門師兄未懼與佛門之輩結怨,亦不畏同門道友見責,唯是恐將消劫人逼急,屆時不僅使護道人失沒,更會讓龍脈大運有了變數,而非止于一甲子之數。 與賢伉儷一別之后,小道曾去往青龍山暗探,而后轉尋掌門師兄求解了一事,以添先生日后應對之策。 劫道若為渙散,消劫人以神通所遮掩龍脈靈穴陣法亦會受影響而破,但要重新施以神通遮掩方可。以小道對青龍山諸處地形來斷,消劫人至少須五日之數才能做到。 但知先生身側有大德高僧相助,屆時施以‘天眼通’神通便可窺真,小道且無后憂。 本欲與先生當面言告,恰逢令高足來訪,是故修得此書代為轉呈先生閱悉。 無悔子揖首。 李觀書、譚峭不敢明面插手佛劫之事,卻是忌憚將智苦逼急而惱羞成怒,屆時或會生出玉石俱焚之心,不惜代價毀壞龍脈,使六甲之數天下一統的大運有了變數。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文益將書信遞與穆道承后,合什言道:“但如無悔子道長所言,此下當守在青龍山之處……” 楚南風點了點頭,“明無大師千里奔波但有勞累,且需暫為休息恢復元氣,晚輩但想待明日午時之后,讓明無大師相隨方丈大師、穆前輩與方主事去青龍山守候……” 穆道承心念一動,“大兄弟此下想只身去五老山?” 楚南風但知穆道承擔心所在,言道:“無論如何晚輩必須去五老山尋找逍遙一趟。此下龍從云已死,智光元氣大傷,但使遇上智苦,晚輩也能應付,前輩且是放心……” 言罷拱了拱手與眾人示意作別,便是向西疾縱而去。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