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四月初十酉時,趙府書房,趙杜氏望向趙匡義道:“明日你同嚴秋他們押送軍藥去陣前,遞呈皇上閱覽的四方書文,當如以往那般,也會讓你們一同送去吧?” “正是。” 趙杜氏點了點頭,從書案上拿起一件布囊包裹的物件遞與趙匡義,“途中你可暗中將此物混入四方書文之中……” 趙匡義心下驚疑,“孩兒可否一觀?” 趙杜氏點頭之中,趙匡義打開布囊,只見里面裝有一塊長尺余、寬三寸的木牌,上面刻有‘點檢做’三字。 “母親大人,這、這是何意?” “智苦大師十日前曾是與為娘交待,他會引楚先生出海,且在仲夏之際使劫道散去,此下當是布局應事的時機。” “引楚先生出海?大師他是如何做到?” “此事為娘也是不知,但想大師敢斷言仲夏之際使劫道化散,應是有了對策。” “如此說來,皇上他會是在仲夏之時蒙難?”趙匡義又驚又喜。 “劫道化散,是會使他的氣運與靈樹斷開,但不會使他立時身亡,應還有兩三個月壽元。” 趙匡義望了一眼手中的木牌,略一遲疑道:“此物能起何作用?是讓皇上見疑張永德?” 趙杜氏點了點頭,“當今圣上英明,若尋常之時見到此物,想是不會放在心上,但命在旦夕之中,卻是會生疑慮。” “但此物含射如此明顯,他如何肯信?” “此中關鍵在你二哥隨駕陣前,為娘已是與他作有安排,但待皇上疾危之時,自會有法使他見疑張永德。” “但如何能使二哥取代張永德,而非他人掌握殿前司兵權?” “若張永德失去落了軍職,你認為何人可得此位?” 趙匡義沉思片刻,言道:“二哥此下是為殿前指揮使,按理來說,張永德落職,當是二哥最有望接任。但若皇上考慮身后主少國疑,使李重進為顧命大臣,兼領殿前司以鎮人心,也為大有可能……” “我兒分析甚是,倒是讓為娘見到你的長進。”趙杜氏微微一笑,“太祖皇帝龍顯登基,是得益于集三軍兵權于一身,當今皇上當會顧忌此點。” “而自高平之戰后,他將親軍兵權分化,由殿前司、侍衛司分別掌控,目的就是讓諸將領權職相互制衡……雖說他對李重進甚是信任,但為子孫之計,料他也不敢將大權讓一人獨攬。” “可還有江先生在朝,而楚先生日后定也會歸來……” 趙杜氏截言道:“為娘當日曾與你言過,楚先生、江先生是為天下百姓先為念之人,當不會為了一家一姓之爭,使天下太平國運有變。” “國運有變……這是為何?”趙匡義一時驚疑。 “此中關鍵所在日后你自會明白。”趙杜氏微微搖了搖頭,略一沉吟又道:“不過對于年輕氣盛的書院學子、以及孟小虎、常山等人,若是鬧起事來,倒是要讓人頭痛……” “自皇上殺了符大人之后,嚴秋與宮少文兩位師兄心中對皇上實存怨恨,而他二人在學子中頗有名望,此下又與孩兒成了結義兄弟,但想日后會相助行事……” 趙匡義口中的符大人,是為前左藏使符令光,當日郭榮南征之時遣符令光廣造軍士袍襦,結果符令光誤了交期,郭榮一怒之下,卻是使人將他斬首。 符令光是嚴秋的舅舅,且為官清廉,對郭榮亦忠心耿耿,只因一點小過被殺,嚴秋心中便是對郭榮生了怨隙。而宮少文與嚴秋情同手足,對于符令光被殺,為之感到冤枉之下,卻也對郭榮心生不滿。 趙杜氏點了點頭,望著趙匡義片刻,突是言道:“青青郡主此下可心有所屬之人?” 趙匡義一愣,搖了搖頭,“以孩兒所知,青青應是未有屬意之人。” “那她對你如何?” 趙匡義便為猜出了趙杜氏的言下之意,臉色一紅,將頭一低,卻是未有作答。 “青青郡主秀外慧中,舉止端莊,若使廷宜你能與她聯姻成對,倒是我趙家之福。而常山與她兄妹情深,屆時即使不會相助我等成事,但想也不會反對。” 從藥王谷到常青青來到開封,六七年間趙匡義與她時常相處,對于溫婉淑雅的常青青,心中早是生有愛慕之情,此下聞言心頭頓然暗喜。 望著臉顯喜色的趙匡義,趙杜氏笑道:“待你陣前歸來之后,邀青青來宅作客,屆時為娘試探一下她的心思,若是有緣,再使人牽線與媒。” “孩兒遵命。” **** 四月廿八,智苦攜著洛逍遙來到青龍山,一到林中便是將他睡穴封住,待到了龍脈靈穴山洞之中,才是將他的睡穴以及封了近月的啞穴解開。 醒來的洛逍遙干咳幾聲,清了清嗓子,望向智苦,“你帶我出海迫使船家南下,再從南漢回到此地……是為引開家師?” 智苦未為作答,卻是點了點頭。 “出海之時讓我在捸州客棧遇上司空管事,也是你故意為之?你又是如何知道我洛家經營的客棧所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