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但此下卻為不同,而冷刀與明無非易與之輩,他二人合力我是有把握對抗,卻也會大傷元氣,屆時恐是無力用神通將外圍地形遮掩。” “那雙龍池出現,讓我等有機會圖謀行事,在此關鍵之際,又使龍氣顯化于外,卻是有陷我等功虧一潰之意……” 智苦言語一頓,目光轉向洛逍遙,“天心難測,或許令師會在雙龍池靈穴認主之前趕回,但老僧亦會設法在雙龍池靈穴認主之前,護住其不為令師尋到……” 洛逍遙正待作言,但見智苦右手一揮,眼前一黑,卻是昏睡過去。 智苦望向臉顯驚疑的智光,合什言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真經得傳,功德無量,但有兇數,又為何妨?” 智光神情頓然莊嚴,站起身形,合什作禮:“善哉,善哉,智光愿舍身隨師兄護我佛大法真經。” ……… 四月廿九日已時,一只飛鴿落在天門峰山頂西側的樹林中,站值的神虎營衛取下系在飛鴿腳上的小竹筒,疾步向不遠處的山洞行去。 正遇上行出洞口的林婉真,那營衛行禮之后,將竹筒呈上,“林姑娘,這是皇城大內傳來的信件。” 神虎營衛多是來自通寶閣的箭衛,尋常之間傳遞信息自然也是用上了飛鴿傳書。為了辨明信件的出處,會在竹筒上留下不同暗記以便區別,是故營衛一眼便能看出來處。 “大內的傳書?”林婉真但想賀梅、方常勝、江秋白皆隨郭榮北征在外,大內之中但有事務應不會與值守在青龍山的人員有關,驚疑之下,接過小竹筒,卻也不敢打開觀看其中內容,便是向離有近二十丈之高的峰頂行去。 來到峰頂之上,便將竹筒呈與穆道承,“穆師公,這是大內傳來的信件……” “大內傳書?難道是皇上凱旋歸來?這不可能呀……”穆道承亦是心感驚訝,言語中捏碎封臘,將紙條取出一看,臉色卻是徒變,“啊?!青青失蹤了……” 盤坐在不遠處巖石上,望著山色怔怔沉思的蕭慕云,聞言頓一回神,躍下近丈高的巖石,行到穆道承身前,接過紙條一看:青青失蹤,盼慕云、婉真回京協查,常山。 “失蹤?這會是如何回事?”蕭慕云一時驚疑。 “以師公猜斷應是指青青入寢室休息之后不見了身影……”穆道承沉吟道:“而室中無有絲毫打斗痕跡,你常師叔不敢確定她是否為人所擄,是故用失蹤二字說明……” “為人所擄?”蕭慕云心念一動,卻是美目一凝,殺氣但顯,“天下間能對青青心存不軌之人唯有柳賊……” “師公也是如此作想。”穆道承點了點頭,“卻是未料到這惡賊會在如此時候現身擄去青青……” 蕭慕云隨穆道承守在青龍山,自是想防在智苦所謀得逞使劫道化散之時,能從旁協助穆道承、明無,阻止智光布陣護住靈樹。 但此刻殺父仇人柳宮文出現,又將常青青擄去,卻是非尋去將他擊殺不可,心念一定,望向穆道承,“那弟子就與婉真師妹回京,協助常師叔尋出柳賊……” 對于柳宮文自是非殺不可,穆道承苦于自身無法離開青龍山,若讓蕭慕云與林婉真追尋而去,是為擔心她二人有失,聞言一時沉吟起來,良久之后方道:“柳賊擄去青青的目的,是想從百草經尋出化解丹毒的方法。而青青與我等的關系,柳賊也是知曉,若非萬不得以,但想他不敢尋去開封擄走青青。” “師公猜他此下修為已趨破境之勢,丹毒已是難以克制,情急之下才會敢如此行事。但若如此,壓在其體內的氣機定然渾厚無比,一旦爆發,可堪元嬰之力。” “雖然你此下已踏入大成門檻,但氣機渾厚不足,合婉真神念大成合力,絕非是他對手,……何況他無聲無息將青青擄去,卻是讓人難以知曉他的去向。” 蕭慕云心念皆在洛逍遙安危之上,隨楚南風來到天門峰之后,便是潛心研修武學,在兩個月前,終是讓她踏入了抱丹大成門檻。 “那師公以為如何行事為妥?” 穆道承沉吟片刻,言道:“青青定不會將百草經所在言出,柳賊極盡卑鄙手段,惱羞成怒之下恐會傷害與她,是應盡快尋去為上。他喜于依附朝堂官貴,但想不會是隱在大周境內,而擄走青青途中行走當為不便,他應是會使馬車助力。” “你回開封之后,先讓裴管事使諸朝邦州縣經營客棧的人馬,出去四下留意打探,或會有所發現……而后趕去九華山尋計先生出手相助。” “尋計先生?” “武老哥他們與諸多長老遭難,行空、方主事隨你師父出海,賀先生、方幫主要隨護皇上,此下也唯有計先生可以相助了。” 蕭慕云與林婉真聞言互視一眼,躬身作禮,“弟子謹遵師公安排……” 望著蕭、林二人疾行而去的背影,穆道承長嘆一聲,目光轉向身側一直未為作言的明無,“從中土去往倭國的航程時日,以老夫見識以為,至多不會超一月之數。從司空管事到來通知之日算起,已過二十多日,但想智苦或已是到了倭國……” “穆先生是說……智苦近日內會對小居士下手?” “智苦一旦到了倭國,老夫猜他是會立馬行事。”穆道承言語一頓,環顧四周群峰片刻,又道:“此下大師可先為休息,蓄養精神為夜晚之用。” 穆道承但想若智苦白天剝離洛逍遙地魂,使龍脈所在顯氣,卻為利于自身等人在險峻的山勢中行走,是故斷定智苦若為行事,會選擇夜晚時機。 明無但知此理,聞言唱諾一聲佛號,便是行到峰頂上特意置造的木屋中入念養神。 待到了五月初二戌時三刻,在木屋旁邊巖石上靜坐的穆道承,突聽明無驚道:“穆先生,天王峰有龍氣顯現……” 穆道承心頭大震,躍下崖巖,便是向天王峰方向疾縱而去,明無自是未加思索,立馬引身跟上,二人腳下輕點樹捎,但如離弦之箭,半盞茶功夫卻是縱到了天門峰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