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小僧當年曾聽先師言過‘漏盡通’神通厲害所在,可遮掩天下諸物漏洞,逢木化木,逢石化石,但其所化之象皆會留有一處虛像,或如針眼,或如拳頭。若使尋出虛像之處,就如打開門鎖一般,是可推門而進。” 眾人心頭大喜,但知青龍峰是在洞穴南面,卻是俱皆舉步向南向洞壁行去,蕭慕云、林婉真二人,更是迫不及待伸手在洞壁摸索起來。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明無合什言道:“此洞是龍脈大運所在,當無可能直接與青龍峰洞穴相通,若小僧所料不差,與青龍峰洞穴相通的入口,當在洞道中的深潭之處。” 眾人頓為想起進入這洞穴的洞道途中有一深潭,聞言紛紛轉身行岀洞穴,來到與洞穴距有十丈之遠的深潭邊上。 這深潭在山腹底下西側,三面環壁,寬有兩丈,長近四丈,明無望著有三丈之深的水面,言道:“此潭水應與后寺河相通,而龍脈大運聚靈使然,潭水靈氣定是在潭下地脈向龍脈聚攏……” “大師的意思?”方常勝疑道。 “青龍峰的靈氣雖天然地造,但其顯化應期是為日后,眼下當不會截取龍脈大運靈氣,小僧猜斷入口是在水面之上,而青龍峰是在南向,若使入口在此潭,應是在南側潭壁……” 江秋白打量一下四周,望向裴管事,“有勞管事岀去尋來長繩一根為用。” 裴管事雖不知江秋白如何布置,聞言卻是不敢怠慢,立馬向洞外疾奔而去。 “裴管事且慢……”明無望向江秋白,“江大人莫不是忘了小僧元神可以出竅?” 江秋白本想借力西側潭壁凸凹不平之處落腳,與方常勝拉開長繩,使明無借力長繩倒懸其上挨著潭壁搜索。但聽此言,心道一聲慚愧,“我一時情急,卻是將大師金身修為給忘了。” 明無微微一笑,“以防萬一,諸位可在這通道上戒備,小僧但使尋出入口所在,是會闖入相探,若使智光拒守,小僧退出之際,想他或會追出,屆時當與箭阻之。” 眾人互視一眼,紛紛向北側靠去,或蹲或站形成兩排,同時引弓對向南面潭壁戒備。 但過有一盞茶功夫,站在通道之上的明無倏忽而動,電光火石般縱向南面潭壁中間,剎那間身形沒入巖壁之中,但如憑空消失一般,巖壁上絲毫未見有縫隙出現。 眾人心頭一凜,俱是不敢出聲言語,一時間凝神貫注引弓盯著明無身形消失之處。 過有小半盞茶功夫,卻見巖壁上明無身形如箭射出一般,掠向北面潭壁,左腳一點巖壁,便是借力斜掠到通道之上。 眾人一時驚疑未敢收弓之中,只聽明無嘆息一聲,旋而言道:“阿彌陀佛,那智苦想是已為圓寂了……” “什么?!”江秋白幾乎不敢相信明無所言,“大師是說智苦已為圓寂?” “正是。”明無點了點頭,“小僧尋出機關所在闖了進去,立馬遁入一道幻境之中,縱使小僧如何疾縱而行,傾刻間卻是又回到原處。先師當日曾言,唯有用肉身元神之力所布的‘漏盡通’陣法,才會岀現這如坊間所言‘鬼打墻’之象,是故小僧猜斷智苦已為圓寂。” “那如何可以破解?” “除非智苦這肉身元神之力化去,不然天下無人可破。” “那這肉身元神之力何時可消?” “但想要到青龍峰靈穴認主之日。” 江秋白喉口一熱,一口鮮血頓為噴出。 “江大人……” “師叔……” 臉色蒼白的江秋白,推開方常勝相扶,瞪著通紅的眼睛望向明無,“大師是說要待、要待皇上蒙難八十一日之后?” 得知龍脈靈穴被奪之后,江秋白也曾私下向司天監官員打聽,靈穴認主的所需時日。而司天監官員精通堪輿術法,對于出現龍脈奪主認主時日講究自也知道。 明無心下一嘆,微微點了點頭,“正是。” “那大師可知靈穴認主之時,是否是那替代之人登基之日?” “靈穴認主之時,替代之人不足以將這龍脈氣運立馬承接,但需一段時日方可顯運,若說登基應位,應在認主后一年之內。” “一年之內?”江秋白略顯遲疑片刻,“那大師可是窺出智苦所尋替代之人,是出自四方朝邦還是我大周朝堂之中。” “那青龍峰靈穴與此龍脈大運契合,以小僧淺見,此人登位之時當不會出現兵戈相伐,應是出自大周朝內。” 眾人聞言心頭一震之中,只聽江秋白又道:“當日聽楚師兄言過,文益方丈與大師曾在暗中窺探朝中官員身上氣運。當日無法窺出,此下靈穴認主,大師應是可以窺得他真面目吧?” 明無但知江秋白言下之意,搖了搖頭,“青龍峰靈穴本非此時顯靈,但想此人若非登基,縱使‘漏盡通’神通也是難以窺探。而即使窺得此人真面目,也是不能相害于他……” 江秋白本意是想尋出替代之人將他除去,但聽明無此言,心頭一驚,“這是為何?” “青龍峰靈穴乃天地靈氣所聚,其靈力不輸與此處的龍脈大運,但使認主,卻是會使其眼下所載的大運轉承下去。” “自冢陣被破之時起,龍脈大運流入青龍峰靈穴當有二十載之數。即使眼下將那替代之人尋出除去,那靈穴的余澤也會傳承與其后代,屆時當會岀現二龍相爭之勢。” 蕭慕云一驚,“尋到師兄,恢復他被剝離的地魂,使劫道重生,天道會使新的應劫帝王入世,何以會岀現二龍相爭?” “小僧方才言過,那青龍峰靈穴乃天地靈氣所聚,一旦顯靈,天道也是不能將它消去。新的應劫帝王入世,是可護住此處龍脈大運,但天下一統時日至少要推延二十年才能實現,國運年祚屆時也會消減此數。” 眾人心下一沉,但知洛寒水、武望博等人的犧牲,就是為了天下能早日一統,使百姓早日安居樂業。若使一統大勢延后二十年,太平大運年祚又削減二十年,卻是會使諸多百姓陷于苦難之中。 朱管事心頭大驚,“這不是成了死局?那少主豈不是要、要癡傻一輩子?”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