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前者,如同漢朝文景之治;后者,便如前隋煬帝一般,不愛惜民力兵力,強征高句麗,使得國家二世而亡。” “這些,都是前車之鑒吶!” 封德彝點了點頭,表示認可。 “你方才說大唐目前的形勢,其實和漢初何其相像?” 李淵又道, “昔日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建立大漢之時,都有過白登之圍的狼狽,就連呂后都被匈奴單于寫信侮辱。” “但最終如何?文景兩代積蓄力量,終有漢武帝奮起揮戈,掃平匈奴!” “漢朝國祚綿延,直到現在,我們還自稱漢人。隋末的時候,金刀讖你也不是沒見過,即便到現在,依舊還有人懷念那個強盛的王朝啊……” “既有此榜樣,你說,朕是不是該學?” 封德彝再度點頭。 皇帝引經據典,有理有據。 “朕想著,自朕起,大唐應當積蓄三代的力量,后世再出一位好子孫,以雄主之姿平定突厥,就像漢武帝平定匈奴一樣!” 李淵嘆道, “但若是二郎,他若即位,定然忍不住心中熱血,著急與突厥決戰。” “倒不是說贏的希望沒有,但若是敗了,便是滿盤皆輸,我李家王朝將迅速覆滅,中原也將再度陷入戰火之中!百姓何苦?” “這種情形,朕絕不允許發生!” “故而,朕不會易儲,大唐未來的天子,只能是建成!唯有他才能篤行朕之方略。” “朕這是交心交底的話都說出來了,你這下總明白了吧?” 封德彝望著李淵復雜的神情,鄭重的點了點頭。 “陛下的苦心,微臣全明白了!” 他道, “既如此,秦王就必須要處理,決不能讓其留在中樞,讓他的影響力再度擴大!正如裴閣老所言,不能等到病入膏肓再治!” “微臣以為,陛下眼下有兩個辦法可用。” 李淵目中露出一道精芒。 他說了這么多,等得就是這句話! “德彝無需顧慮,有什么策略盡管說來!” 李淵抬頭道。 “是。” 封德彝稍稍一頓,理了理思路,方才開口道, “第一個辦法,命秦王立即出長安就藩,遠離中樞,遠離權力的中心!讓他徹底斷絕爭儲之心。” “第二個辦法,便是直接以謀逆之罪,將秦王貶為庶人,剝奪他的一切!”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