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注:絕不會被傳染。) “蕭公,劉公,村中疫盛,有失遠迎。” 這時,一位老者拿著竹簡,從遠處走來,拱手道:“老夫先行賠禮了。” 蕭何拱手客氣道:“昊公不必多禮,我們…” 他的話說到一半,陳立突然問道:“請問這屋中之人,皆是病患嗎?” 陳立邁步走到門前,只見里面密密麻麻躺滿了村民。 年紀最小五六歲,最大四十有余,卻是不見青壯之人。 陳立心中有些奇怪。 莫非,這個時代的霍亂不染青壯之人? “老伯,我有一事不明。” 陳立指著屋中的村民,開口問道:“此屋中為何不見青壯?” “青壯?” 老者搖了搖頭,道:“他們皆服徭役去了,也不知現在是生是死。” 徭役? 聞言,陳立才恍然大悟。 原來他之前在沛縣見不到年輕人的原因。 并不是年輕人都在種地,而是因為大陳的徭役制度。 制度稱,只要男子超過十七歲,便要去服徭役。 陳立最初時沒有細想,以為只有第一年需要長時間服役。 而后每年只要一個月可以。 因為長遠來看,陳朝的服役時間雖長。 但平均分攤下來,并不會影響到正常生活。 但他卻忘記修建長城等甚是勞累的工作,會導致有些人去服役以后,直接埋骨他鄉。 《陳謠》:‘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尸骸相支拄。’ 這首陳謠,足以見得,修建長城是一件多么危險的事情。 不僅要日夜輪替修建城墻,還要防止外族過來搞破壞。 陳立也知道,長城修建困難,但卻是不得不修。 所以,陳皇才將那些罪犯和軍人投入其中。 只是基數比較小而已。 思緒至此,陳立愣住了。 年輕人都去服徭役了,我還怎么造反? 難不成,我要以老叟為將,娃娃為兵? 造反,真是太難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