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沙州城里,各個酒樓茶肆都在討論沙州會議,劉宴和楊炎剛進了一家茶肆,就聽到隔壁桌幾個讀書人打扮的人在高談闊論: “建寧王終于明白,光靠這些當兵的蠻子是沒辦法治理好隴右的!” “是啊是啊,沙州城都傳遍了韓公子的文章,聽說霸府的那些奸佞們正在苦思冥想,怎么應對韓公子的雄文呢!” 這幾日楊炎和劉宴都在客棧里看書,沒想到這幾日沙州的局勢發生這么大的變化。 楊炎喊來茶博士,將一文錢遞給對方問道:“茶博士,這韓公子是誰?” 茶博士是最了解本地動向的了,他收了楊炎的銅錢后,立刻說道:“這韓公子是高昌的權門所推崇的文學之士,如今在隴右可是如日中天!韓公子寫了一篇雄文,準備在沙州會議上呈給建寧王殿下。” “這不是還沒開會嗎?怎么韓公子的文章就已經傳開了?” 茶博士笑著說道:“這不是高昌的幾位侯爺都覺得韓公子的文章妙嗎,董侯專門請雕版匠人將韓公子的文章雕刻出來,然后印刷了上千套,帶到沙州城里四處分發,如今全城有點文墨的人,都已經知道韓公子的文章了。” “你這茶肆里可有韓公子的文章,可以讓我拜讀一下嗎?” 茶博士笑了笑說道:“有的有的,郎君稍待片刻,我這就拿出來!” 不一會兒,只看到一份裝裱好的文章被茶博士小心的拿出來,看來這位韓公子的文章確實寫的很好,茶博士都將文章裱糊起來了,準備傳給子孫。 楊炎拿過卷軸,和劉宴一起認真的讀起來。 這篇文章并不是四六駢文,這倒是讓楊炎和劉宴都吃了一驚。 楊炎和劉宴都是文學之士,如今朝廷開科取士,都需要寫對仗工整,格式要求很高的四六駢文。 朝廷下達諭令,官府傳遞公文,用的都是四六駢文,這種文章復雜晦澀,普通百姓根本看不懂。 可能是為了爭取沙州百姓的民意支持,這篇文章反倒用相對好懂的“古文”寫成的。 古文是先秦和漢代的散文,行文不拘泥于格式,古文主要是為了說理,文章的遣詞造句并不華麗,也不要求對仗工整。 楊炎和劉宴作為年輕人,都討厭假大空的駢文。 如今關中的年輕士人,也已經開始提倡用古文寫作,只不過這還都是普通士子之間的倡議,尚未能夠影響到朝廷。 楊炎很快將韓公子的文章讀完,他擊節贊嘆道:“果然是一篇雄文,雖然不是駢文,但是那股排山倒海的氣勢絲毫不減!” 劉宴皺眉說道:“雄文是雄文,但是這文章的觀點,宴不敢茍同。” 楊炎也點頭說道:“確實有些偏頗,不過寫出這篇文章的韓公子,必定能隨著沙洲會議名垂千古!” 劉宴雖然不喜歡文章的觀點,但是韓公子的這篇文章,從文學性上來說確實算得上是卓越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