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一代宗師-《東周列國傳奇》
第(1/3)頁
有一天,一個魯國人帶著一幫門徒來到齊國。齊景公一打聽這個人的來頭,當即興奮起來。他馬上吩咐人去招呼,準備第二日親自接待。
這個人姓孔,名丘,字仲尼,正是大名鼎鼎的孔子。關于他的事跡,齊景公早有耳聞。
孔丘的父親叫做叔梁紇,就是當年在偪陽一戰(zhàn)中手托千斤閘的那位魯軍將領。當然,這不值得夸耀。因為叔梁紇軍職其實不高,在魯軍中也就是個中下極軍官。
叔梁紇原本有一兒九女。兒子有腿疾,叔梁紇擔心他因為腿的問題日后沒出息,想再生一個兒子,于是娶了個年輕的民女,名叫顏征在。
叔梁紇為了求子,曾帶顏征在到曲阜東南方的尼丘山去祈禱,從尼丘山回來后,顏征在果然生了兒子。叔梁紇給他取名為丘。孔丘在男孩中排行老二,又是在尼丘山求來的,所以又取字叫做仲尼。
孔丘三歲喪父。顏征在是妾,在孔家受大房的排擠,所以叔梁紇死后,她在孔家待不下去了。顏征在挺有志氣,她帶著孔丘離開了老家陬邑,從昌平鄉(xiāng)搬到了曲阜,靠著給人幫工,艱難度日。盡管生活艱難,但她也沒有忘記叔梁紇的遺愿,一心想把孔丘培養(yǎng)成一個有用之才。
孔丘十四歲進了“官學”。他聰明勤奮,悟性極高,所讀之書皆能背誦,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先生和同學都喜愛他。而孔丘也熱愛學習,并立志要專研學問。所謂“吾十五有志于學”,說的就是這個時期。
孔丘十七歲喪母。他想把母親葬在父親墓旁,但卻不知道父親的墳在哪里,于是只好把母親葬在村邊的山上。后來他打聽到父親的墳墓在曲阜以東的防山,便不辭辛苦的將母親的墳遷到防山,葬在父親墓旁。這件事博得了鄰里們的贊譽,都說他是個大孝子。
孔丘十八歲的時候已經長成一個英俊青年。他身材高大、相貌堂堂。他學完了“官學”的所有課程,并且自認為學問相當不錯。
有一天,季孫氏宴請民間讀書人。孔丘想去露個臉,于是不請自來的到了場。沒想到,季孫氏的大管家陽虎見到他便罵道:“這里來的都是名人,你算什么?趕緊滾出去。”
孔丘經過這次羞辱,發(fā)憤圖強的學習。所學“六藝”(詩書、禮節(jié)、音樂、射箭、駕車、算數)日漸精進。他那時住在達巷,知道他的人都夸他學問好,但孔丘卻謙遜的說:“我會什么呢,就學會了駕車。”
孔丘二十六、七歲的時候謀到了第一份職業(yè),叫做“乘田”,就是管理牛羊的差事。他很敬業(yè)。他說:“我要把我管的牛羊養(yǎng)的膘肥體壯。”他果然做到了。
后來,他做了“委史”,相當于現(xiàn)在的會計。他說:“我一定得把我經手的賬目搞的清清楚楚。”他又做的很出色。
孔丘三十歲的時候,名聲漸漸大了起來。有些人便拎著干牛肉來找他拜師。孔丘欣然接受。他的學問淵博,教的也很好,很快就獲得了人們的信任。他的學生中不僅有貴族子弟,也有平民子弟。來的人多了,孔丘就專門開辦了一個書房,用于教學。當時的學堂都是官辦,叫做“官學”,孔丘是私人辦學,叫做“私學”。他收的學費就是十條干牛肉。
他教學的收入遠高于他當差的收入,再加上教學是一件很耗費時間的事情,于是他干脆辭了“委史”的差事,一心一意干起了教書的事情。“三十而立”就含有自己能夠養(yǎng)活自己的意思。由于他的門生多,名氣大,人們便稱之為孔子,也有叫他仲尼先生的。
魯國大夫孟僖子臨死的時候,囑咐他的兩個兒子孟懿子和南宮適一定要去孔子那兒學禮。這兩人都投到了孔子門下。南宮適后來做了官。
公元前532年,南宮適向魯昭公提出申請,希望派他和老師去洛邑考察周禮。魯昭公很支持,給他們一輛馬車,兩匹馬,還有一個仆人。
兩人到了洛邑,孔子送了一只大雁給老子做見面禮,向老子請教禮樂。
老子姓李,名耳,又稱老聃,是管理朝廷文獻庫的官員。其人學識淵博,后著有《道德經》,成為道家的開山鼻祖。
孔子見老子時,老子端坐于席上,長須白眉,雙目微閉,猶如一尊雕像。孔子作為晚輩,態(tài)度十分謙遜。兩人長談半日。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奉节县|
西青区|
台东市|
安福县|
娱乐|
汉川市|
图木舒克市|
广南县|
阿图什市|
资溪县|
丰原市|
乡宁县|
沧州市|
和静县|
班玛县|
万山特区|
洛隆县|
峨眉山市|
迁安市|
乐业县|
齐河县|
敦煌市|
沙雅县|
新乡县|
浦江县|
乐亭县|
方城县|
张北县|
无为县|
曲阳县|
仁寿县|
永春县|
金昌市|
长武县|
东莞市|
松桃|
德兴市|
勐海县|
临潭县|
电白县|
壤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