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先造船,造出來再說! 當然…… 干船塢這東西,說是高科技,其實也不盡然。 起碼對于這個時代,這個排水量遠遠低于萬噸的時代,根本不算多牛逼。 不過這個創意,絕對是劃時代的。 在干船塢中建造船只,工程學上可以增加大量的可能性,在水船塢里不能搞的許多操作都可以支持了。 其中,就包括一些看似不起眼,但卻極為重要的工序。 比如在大航海時代出現的新技術,船底包皮。 當然,此包皮非彼包皮,乃是在木結構船只的底部,包上一層銅皮。 銅皮包上,可以基本杜絕藤壺等寄生生物,對船體的腐蝕侵害,同時,船體和海水的阻力也有一定減輕,對航速又是一個提升。 當然…… 目前的技術,李盛想要搞到鐵皮,甚至僅僅是鐵板,都很難。 畢竟鋼鐵作為天下最主流的工具用金屬,其物理強度也不是開玩笑的。既然物理強度高,那么加工難度自然可想而知。 但話又說回來……銅,和鐵又不一樣。 這東西,隨著煉鐵技術逐漸成熟發達,早已在各個文明之中逐步退出了歷史舞臺。 之所以出現的早,乃是因為銅作為還原劑的活潑程度更低,并且更容易加工。 之所被淘汰……實際上也是同樣的原因,兩者本就是一體兩面。 容易被淘汰,自然也就容易被加工…… 熔鑄鋼鐵為鐵水,在這個時代無疑是黑科技,但熔鑄銅造銅錢什么的,還真就不是啥高端活。 無非就是換個模具,升級一下工藝,這對后世的神州來說完全不是難事。 因此實際上,銅皮的制造反而沒有遇到什么難度,李盛甚至沒有開辦額外的這項目,直接從杭州的工坊商人圈子里就成功發出了訂單。 這一步算是比較關鍵的一步,干船塢在其他方面的提升,對更多復雜結構的支持能力,自然也在制造過程中不斷得到了體現。 乃至于李盛的造船廠之中,自舉國各地招募而來的木匠,幾乎個個都對李盛頂禮膜拜。 這幫百姓萬萬沒有想到,圣侯這等天上星宿般的人物,居然連賤役也能做的如此出神入化……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