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今,邪禍靖平,我等共聚圣地,懷儒圣明德諸位英烈,感其恩,記其賢,望追其列: 肩負使命,不忘初心,于篳路藍縷建立學府書院,盛儒門之勢。 邪禍蔓延,妖魔亂舞,于亂相之中力守蒼生,扶天下之將傾。 救民水火,舍生忘死,慷慨赴義,宏護世救世治世之愿。” 犧牲,是否能夠用價值衡量? 信念,是否需要他人之肯定? 在夏戡玄的記憶之中,是自己與藺重陽幫他們做的手續,并且親自送他們出門,當他們再回來之時,已經是一具具尸體,一個個名字。 從大局來看,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是他們自己做出決定,用一己性命,救萬民于水火。 但人終究不是鐵石心腸,人都有感情,再怎么理智的人,他的心都在跳動,他的血都是熱的。 越是如此,越能證明藺重陽理念的正確,培養一名能夠獨當一面的儒門先天,哪怕有萬象真藏作為助力,從入學到出門創業,最少都需要三百年,而這樣一名先天的犧牲,卻只需要一瞬間。 這樣的循環,太過于畸形了,苦境就算地大物博,人才濟濟,都經不起這么消耗。 “供眾英烈于圣地,望后進之人不忘先烈信念,守正澤仁,兼濟天下。” 祭香焚盡,祭儀就此圓滿完成,亡者求仁而得仁,生者自當繼續前行。 祭典結束后,眾人三三兩兩自圣地離開,轉而前往淬心殿,商議接下來的政策與方針。 ……… 西煌佛界,清涼境界,乍見圣邪雙分之景,圣氣浩蕩,邪氣森森,彼此糾纏不分,相生相克。 端坐其中的彌陀子,面容亦隨圣邪交伐而不斷變幻,時是莊嚴佛相,時是夜叉惡相。 同一時間,意識空間之中 “夜叉梟王,一甲子時光走過,還不現身嗎?” 從示流島回來之后,彌陀子就在研究自己體內的邪氣,因為他發現那些邪氣在不知不覺之中,多了一些活性,就好似有生命一樣。 經過一甲子的研究與布局后,他選擇與對方攤牌。 話音落,只見紫霧自天而降,意識空間霎時雙分,再聞 “伏尸百萬踏烽火,血埋枯骨傍山河;刀戟沉沙,唯問蚩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