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軍師所言極是,南陽富庶殷豐,人口眾多,乃是全國屈指可數的大縣。本是劉表治下的重鎮,卻被袁術用詭計奪走,想來劉表必然如鯁在喉,不奪之而不快!劉磐與韓玄在新野屯兵兩萬,其意就在收服宛城。袁兵傾巢而來,宛城空虛,那荊州軍焉能不聞風而動?” 戎馬生涯有一年了,劉辯已經具有了不錯的戰略眼光。即便不用劉伯溫提醒,自己也能分析個大概。 荀彧頷首道:“陛下與軍師所言極是,袁軍突然撤走,必然是有人在背后掣肘。但以彧之見,宛城的袁軍至少還有四五萬,以劉磐、韓玄的兵力恐怕無力撼動袁術在宛城的統治,倒是許昌的曹操只怕會乘虛而入,到最后宛城很可能會落入曹操掌中。” 聽了荀彧的分析,劉辯雙眉微蹙,沉思片刻之后對荀彧的分析深表贊同。 秦瓊卻嚷嚷了起來:“按照軍師與文若的意思,這宛城咱們拿不下來了?弄不好會被劉表或者曹孟德撿個便宜?末將請命,再撥給我兩萬人馬,率部星夜攻打宛城,誓要搶在劉表或者曹操之前拿下宛城!” 劉伯溫手搖羽扇,肅聲道:“以基之見,目前強攻南陽乃是下下之策!” “這是為何?適才軍師與陛下不是說南陽富庶殷豐,人口眾多么?怎么強攻南陽成了下下之策?”秦瓊摩挲著鋼須,一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樣子。 劉伯溫把看法娓娓道來:“其一,如今汝南其他縣城尚未歸附,不宜對南陽用兵,以免戰線拉得過長,削弱我軍優勢。其二,在淮南郡內尚且有紀靈、劉勛率領的五六萬守軍,以我軍之兵力,尚且不具備東西兩線作戰的實力。其三,南陽雖然富庶,但是戰略價值卻不及淮南,概因我軍拿下淮南之后,便可以把汝南、淮南、廬江三郡與江東連成一塊;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下,應當先選擇淮南,而非南陽!” 荀彧亦站出來補充道:“對于軍師之言,彧深表贊同。當務之急,應該是先收服汝南下轄三十六縣,爾后再聯合劉子揚、凌坤桃的偏師合力攻打淮南,如此才是上策!況且,南陽雖然富庶,但卻處于四戰之地,西有董卓的西涼鐵騎隨時可以出武關入寇,南面有虎視眈眈的劉表,西南方還有在上庸、漢中厲兵秣馬的劉備,北面有兵力雄厚的曹孟德。得之無益,反而會讓戰事頻繁,倒不如將南陽讓給劉表或者曹操,以作緩沖之用。” 對于兩大軍師的分析,劉辯深感欣慰。 在這亂世之中,謀士的價值一點都不遜色于猛將,他可以讓你在彷徨的時候找準方向,可以讓你在士氣消沉的時候獲得信心,還可以讓你在熱血澎湃的時候保持冷靜,避免多走彎路! 有人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劉辯想說的是“猛將固然難得,但智囊同樣珍貴”! 君不見那奔走了半生的劉玄德縱然手下擁有關羽、張飛、趙云三大猛將,卻仍然惶惶如喪家之犬,只能寄人籬下的的仰劉表之鼻息,在彈丸般的小縣城新野委曲求全。 直到接連遇見了徐庶、諸葛亮之后,劉備才算是走上了康莊大道,最后在諸葛亮、龐統、法正等智囊的輔佐之下,終于硬生生的拼出了一個三足鼎立的局面。由此可知,謀士的價值絕對不會弱于武將! 劉辯迎風而立,任憑颯颯秋風吹得自己衣袂飄飄,長發飛揚,王者之氣溢于言表。 一雙眼眸炯炯如炬,凜然而又自信:“軍師與文若所言極是,今后的戰略便以全據汝南,攻占淮南為主,至于南陽,則讓袁術與曹操、劉表三人爭奪去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