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名使者聞言頓時嚎啕大哭,不打自招:“這車老二真不是個東西,竟然把我等出賣了!都督開恩,小人愿把事情詳細道來,不敢有半分欺瞞。” “講,若有半句虛假,定讓你懸首城門!”李靖面色如霜,冷聲怒斥。 使者癱坐在地上,娓娓道來:“不敢欺瞞都督,張仲堅所提供給都督的情報有真有假,虛虛實實。跟隨李世民跨海攻打金陵的不過萬余人左右……” 聽說攻打金陵的唐軍只有萬余人,李靖稍稍放心:“若入侵的唐軍只有萬余人的話,以金陵的四萬守軍,可保無虞!只是不知這李世民為何如此膽大狂妄,竟然敢率領(lǐng)萬余人跨海遠征,真是不自量力!” 使者繼續(xù)招供:“此外,跟隨李績、袁崇煥攻打遼東的兵力大約十一萬人左右。防御沿海的兵力大約兩萬人,國都王儉城駐有兵力五萬……” 李靖表面上不動聲色,心中卻暗自冷笑:“我猜就是這樣,李世民既然敢遠渡大海兩千五百里攻打我大漢國都,肯定會防備我軍以其之道還治其人,重兵防守國都。而張仲堅為了誘惑我出兵攻打王儉城,謊稱唐國國都的駐軍只有兩萬,雕蟲小技,又怎能瞞過我?” “除了以上幾處兵力之外,剩下的唐軍俱都屯駐在被滅亡的高句麗、新羅、扶余等幾個國家,提防滅亡的各國東山再起。其中尤以我們高句麗駐軍最多,大約四萬人上下……” 使者把話說到這里,張仲堅的目的已經(jīng)是呼之欲出,李靖不明白的是張仲堅在高句麗殘余勢力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這張仲堅在高句麗是何身份?” 使者不敢隱瞞,老老實實的招來:“回都督的話,我高句麗國的太子與二王子俱都死在唐軍刀下,而張仲堅在亂軍救了我家公主性命,遂被國王招為駙馬。張駙馬不甘心被李唐滅國,因此暗中聯(lián)絡(luò)了萬余舊部,企圖攻克故都,招攬精壯,東山再起。只是我高句麗境內(nèi)唐軍重兵屯駐,想要攻克舊都,實在難入登天。在我方斥候探聽到了李世民跨海遠征之后,張駙馬便策劃了這一出借刀殺人之計,想要誘惑李都督率軍攻打李唐國都,屆時屯駐高句麗的唐軍定然回援,張駙馬便可以趁勢而起,收復(fù)失地……” 弄清了事實真相,李靖便與這名斥候攤牌,把自己詐他的真相道來,最后告誡道:“看在你誠實的份上,本督也不為難于你。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只要你不吐露出去,便無人知曉,你仍然可以跟著你們的頭目回高句麗邀功請賞,是上天堂還是下地獄,只在你一念之間。” 聽了李靖的話這名使者方知中計,但木已成舟,也別無選擇,只能跪地求饒:“小人上有老母下有妻兒,還望都督可憐,替小人保密,小人定然守口如瓶。” 目前還需要借助張仲堅的力量對抗李唐,所以李靖不打算與張仲堅撕破臉皮,能夠不動聲色的達到目的,就是李靖最好的選擇。當下好言安慰一番并賞賜了金銀,將這名使者叱退帳外。 高句麗使者的頭目很郁悶,被李存孝帶著進城喝了一杯薄酒,旋即出城,所謂的“平陵姑娘”,連個手指頭都沒看見。回到漢軍營寨后被贈送了些許金銀,然后就踏上了歸國的旅途。 高句麗使者走后,李靖立即召集了百十名斥候,叮囑道:“爾等立即快馬趕往膠東成山頭,乘船渡海潛入唐國境內(nèi),想方設(shè)法散布高句麗即將謀反的消息。讓李淵把王儉城的守軍調(diào)入高句麗境內(nèi)平叛,以達到調(diào)虎離山的目的,本督將從膠縣會合鄭成功的水師,跨海突襲李唐國都!” 斥候領(lǐng)命而去,李靖再次召集眾將,宣布自己的命令:“徐盛、魚俱羅、花木蘭、高昂、李存孝何在?” “末將聽令!”五人一起抱腕出列。 李靖朗聲道:“命爾等立即挑選三萬精銳,將我青州兵團的一萬五千騎兵悉數(shù)出動,即刻隨本督星夜兼程,急行軍趕赴膠縣;會合鄭成功水師,跨海突襲王儉城,殺李唐個措手不及!讓番邦蠻夷,不敢正視我大漢,讓天下人皆知‘犯我強漢,雖遠必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