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百零八 屢戰屢敗-《三國之召喚猛將》
第(1/3)頁
李元霸登基的數日之前。
屯兵臨濟的李績得知李世民死訊之后,顧不得悲傷,果斷的做出向冀州撤退的命令。
身為主將,李績知道自己在這種危急時刻絕不能亂了方寸,必須挺身而出穩住局勢。
李績先命令毛文龍率領兩萬人馬離開屯兵的臨濟,連夜向北直抵黃河岸邊,快修筑浮橋,接應大軍撤退。
同時又修書給李牧,讓李牧自盧縣退過黃河,派出一支騎兵順著黃河北岸向東迅進軍,直抵毛文龍修建的浮橋,在北岸接應大軍渡河。
相比于和李靖正面抗衡的李績,李牧的壓力要小得多,撤退起來也相對容易。因為他的對手是魏延、高昂、孫禮、鄧艾等人,而且兵力只有五萬,比起李牧的十五萬人馬還有不小的差距,所以這段時間魏延只是據守歷城,一直不與唐軍正面交鋒。
魏延雖然近年來戰績有點寒磣,但勝在資歷夠老,在被劉辯官降一級之后依舊職位顯赫,比起李靖手下的其他大將高了好幾個級別。
再加上把衛青分出去之后,李靖的手下也沒有幾個像樣的統率,李存孝、魚俱羅雖然都武藝了得,但統兵能力卻不如魏延。
羅藝的統兵能力倒是比魏延強一些,但出仕的太晚,加入漢軍才只有兩年的時間,也沒有立下什么戰績,到現在還只是一個牙門將軍,讓他獨掌一軍顯然難以服眾。
李靖權衡再三,只能矬子里拔大個,選擇讓魏延擔任偏師主將,率領了高昂、鄧艾、孫禮三人統兵五萬坐鎮歷城,抵御李牧的進攻。
李靖對魏延的要求很簡單,以歷城為陣地,采取防御策略,閉門死守,拖著李牧軍團的步伐,讓他無法向東進軍,從而讓李靖可以毫無后顧之憂的集中力量和李績軍團決戰。
就在李世民、韓信動了以包圍劉辯為誘餌的“高密之戰”后,得到命令的李績、李牧兩個兵團也積極響應,主動向漢軍陣地起了進攻。
魏延在陰谷之戰慘遭全軍覆沒之后性格收斂了許多,一直按照李靖的吩咐據城死守,與高昂、鄧艾、孫禮等人督兵死戰,憑借著固若金湯的城池射殺了一萬五千多唐軍,讓李牧難越雷池一步。
得知李牧揮師猛攻歷城,駐守在泰山郡的龍且與郭淮率領了一萬五千人馬前來增援,李牧見狀只能無奈的率部后退十五里。
但在僵持了七八天之后,魏延等人驚訝的現李牧的唐軍開始向北大規模撤退,從隔著歷城十五里的距離一下子撤退到了百里之外的盧縣。
傍晚時分,鄧艾來向魏延建議:“魏、魏將軍……李牧突然大幅度撤退,必……必有原因,若不是李、李績戰敗,便是李世民在高密戰敗,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向北撤兵。請將軍下令出城追襲,必有斬獲!”
魏延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直接搖頭拒絕:“李牧雖然在城外填上了一萬五千兵力,但我軍也死傷了三四千,敵軍依舊將近三倍于我。萬一這是李牧的誘敵之計,我軍貿然追襲定然會中了埋伏,還是據城死守,靜觀其變。”
看到唐軍大幅度撤退,龍且也進城來見魏延:“文長將軍,李牧突然率部撤退了百十里,必有變故,你我可率部緊追,見機行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口县|
岳西县|
仙居县|
蒙阴县|
绍兴市|
深泽县|
习水县|
泰顺县|
台南县|
黄浦区|
专栏|
韶关市|
霍林郭勒市|
杂多县|
广饶县|
从江县|
赞皇县|
邯郸市|
七台河市|
古田县|
彭州市|
武定县|
罗甸县|
什邡市|
临夏县|
精河县|
张北县|
上杭县|
扎赉特旗|
宜兰县|
黄龙县|
长顺县|
霍州市|
永宁县|
济源市|
通榆县|
新竹县|
洛阳市|
兰州市|
霍山县|
尖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