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就是因為眾人沒有商議出有效的辦法,皇上才下令,若誰有渡災良方便重重有賞,這件事在京都鬧得沸沸揚揚,可是眾多方法都是有漏洞的,難以實行。 楊序秋淡淡道:“其實要想救助這些難民倒也不難。” 此話一出,一桌子的人都看向了她,楊遠不屑道:“口氣倒不小。” 楊序秋放下手中的筷子面上是不同往日的嚴肅,她緩緩開口道:“要想賑災首先要有錢,大縉的富戶商家不少,皇上可賞賜帶頭捐款賑災的人以虛職,我想剩下的人也該知道怎么做了。” 大縉的商人雖說錢財富足,但是地位低下,若是能有個官職,只怕會高興的燒香拜佛。 “其二嘛,用賑災的銀錢去手中有多余糧食的人戶購入。南方糧食多,但他們想要的是咱們的鐵器,不如用銀錢多雇傭人民開鐵礦去換糧草。最后,將換來的糧草分派到各個縣衙,設立施粥點,只有本地人可以領取,這樣一來,難民自會回到自己的家鄉。” 這三點比起群臣嘰嘰喳喳半天的方法,看起來是有效的多。 楊征思酌片刻道:“確實是不錯的法子,我明日便替你去向皇上稟明。” 楊涵笑顏如花:“若是法子有效,不知妹妹會收到多重的賞賜呢。”皇上可是說了若是誰有好方法就會有重賞,以楊序秋如今的侯府嫡女身份,只怕是賞個郡主做也不是不可能的。 有這么一個風頭無兩的二妹在前,只怕她辛苦多年才換來的溫柔賢良的名聲也會被人忘記了。 “獎賞都是次要的,能幫得上難民才是最重要的。” 楊涵心里恨的發緊,她不能讓楊序秋爬到自己的前面!得想個辦法才是..... 第二日清晨,長慶公公帶著圣旨到了楊府。 這道旨,自然和昨晚楊序秋所說的賑災三略有關,長慶唱和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楊遠之女楊涵于蝗災之事獻策有方,特賞黃金百兩,首飾一箱,各色綢緞百匹欽此。” 這旨意宣讀完,整個大房的人都愣住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