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我贊成陛下的意見。”贊格威爾對彼得想要迎娶夏爾大公之女菲奧娜的想法表示贊同。 于公,阿布列克斯和夏爾聯姻確實是增強國力、著眼大局的最正確選擇。 于私,贊格威爾在彼得還是皇子時,女兒嫁給一個不問政事的王子也算相得益彰,但是彼得謀逆上位后,這一切便不可能了。 一是贊格威爾不是諂媚奉承的人,尤其是彼得上位后,一向清高的他更不可能為了當皇帝的岳父繼續推動女兒和彼得的婚約。 如果不是贊格威爾想為阿布列克斯做出更大的貢獻,避免彼得登基后造成帝國內亂,他早就想立刻辭去宰相職位,免得一世英名最后落得貪戀權勢、背叛舊主的污名。 二是贊格威爾知道皇后不是那么好當的,自己作為權臣,如果女兒嫁給彼得為后,勢必造成一種外戚專權的表象,使他的家族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從而引來災禍。 不過彼得登基后,他的執政表現和手腕讓贊格威爾很滿意,雖然不齒他的為人,但是在治國理政的能力和大局上,確實比他的父親強得多。 “宰相大人,恕我不能履行和你的約定了,對不起。”彼得大帝倒是一臉真誠。 “無妨,陛下應以大局為重。”贊格威爾也一臉坦然, 彼得和贊格威爾的女兒凱瑟琳相識于微末之時,那時是彼得人生最低潮的時候,遇見了還是少女的她。 凱瑟琳溫柔善良,她的笑容溫暖了彼得,慰藉了處于低潮中的彼得,讓他有了重拾起信念的動力。 即使后來擁有了海倫,但在彼得心中,海倫也不能和凱瑟琳相比。一個是助手加情人,一個是心中最合適的正妻之選。 只不過當下局勢混亂,彼得根基還未穩,作為皇帝不能只為自身考慮,他無奈之下,只得忍痛對不起心愛的凱瑟琳了。 關于和夏爾聯姻的議題通過后,內閣成員們便進入了下一議題,就是關于如何處置好神圣教會的關系。 沒有神圣教會的插手,彼得萬萬是不能取得政變勝利的,不得不承認,在高端戰力上,神圣帝國在大陸上首屈一指。 神圣帝國當時答應幫助彼得的條件很簡單,就是在阿布列克斯放開對光明神的信仰,鎮以上的行政區域都要建造神圣大教堂。 這些條件都不算什么大事,彼得有自信能夠遏制神圣教會在帝國內部的信仰擴張,但是最關鍵的是神圣教會的另一個要求。 那就是,信仰光明神的教徒免去戰爭稅。 戰爭稅是托瑞爾大陸最古老的稅種之一,是國家籌集戰爭物資而征收的相關稅收的總稱,在阿布列克斯,戰爭稅占據了平民收入的六分之一左右,其他帝國有的甚至在四分之一。 即使是和平時期,戰爭稅也是必須要繳納的,作為帝國軍費的重要來源。戰爭稅讓無數平民叫苦不迭,畢竟稅收比例太高了,還不算其他的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