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笨人各有各的笨法,但聰明人的思維方式,大體上總是相似的。
無論趙俊臣、還是周尚景,他們在制定一項計劃之際,具體流程也是大差不差。
首先,是整理自己所掌握的各項資源,仔細思索這些資源的具體用途,有哪些資源可以最大程度發揮自身優勢?有哪些資源可以出人意料、發揮奇效?又有哪些資源還有更多潛力可挖?
然后,根據各種資源的具體用途,初步構思出一系列的粗略計劃,少則三五個、多則十余個,但基本上是多多益善;
再然后,從可控性、收益率、成功機會、代價大小等等角度,詳細分析這些粗略計劃的不同利弊,逐個排除相對錯誤的選項、不斷縮小選擇范圍;
最后,則是根據局勢走向與自身意圖,選定兩三個最終計劃,不斷完善、查漏補缺、同步推進、互為備用,盡可能的提升這些計劃的成功機會、收益率、以及可控性。
經過這一系列的流程與操作之后,計劃落實之際自然是十拿九穩、勝算極大。
然而,朱和堅雖然也是一個聰明人,但他的思維方式則是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說是截然相反。
朱和堅制定計劃之際,總是優先根基自身意圖與自己所擅長的做事方式制定出一項計劃,然后才是整理自己所掌握的各種資源,把這些資源紛紛投入到已經選定的計劃方案之中,盡力提升計劃方案的成功機會與可控性。
與此同時,在推行計劃之際,相較于周尚景、趙俊臣等人的循序漸進、以我為主,朱和堅則是更加重視臨機應變、削弱對手,為了最大程度的提升勝算,總是會不折手段的排除一切變數與隱患。
這種思維方式,完全體現出了朱和堅的性格特征——偏激、自我、不計代價、不留余地!
此時此刻,朱和堅依然秉持著這樣的思路,他首先是明確了自身意圖——向德慶皇帝以及滿朝文武證明自己的能力與膽魄,順便是報復縉紳豪族們近期以來的屢次為難——然后則是根據這個意圖,制定了一項最符合自己秉性的計劃……
所以,一直等到賈倫轉身離開房間、奉命行事之后,朱和堅才終于是進一步的查漏補缺、完善細節,一邊是整理自己所掌握的各項資源,一邊是尋找各種隱患與變數盡快排除。
朱和堅的這種做事風格,看似是風險極大,但一直也沒有出現過任何紕漏,就是因為朱和堅的敏銳與狠毒。
他總是可以提前發現所有隱患,也總是可以提前清除所有變數。
*
“周尚景威望極高、權勢根深蒂固,僅在南直隸境內,就有左布政使劉牧、按察使呂揚、以及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馬森等等十余個身居高位的門生故吏……但他明面上并不能使用這些官方力量與我為敵,否則父皇首先就饒不了他……
最麻煩的地方,還是周尚景在江南望族宋家的協助下,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南直隸境內的縉紳豪族,而這些縉紳豪族又掌控著天下輿情,朝廷百官之中也有大半人與他們關系密切,所以我只要還在乎自身聲譽,就不能無所顧忌的打壓他們……
與此同時,趙俊臣在南直隸境內也布下了多枚棋子,表面上只有一個南京戶部侍郎曹文斌,但實際上還有南直隸巡撫、前閣老黃有容,以及東南巡閱使、大學士霍正源這二人躲在幕后主持大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