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七十四章.趙俊臣的緊迫感.-《攝政大明》


    第(1/3)頁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ad”并加關注,給《攝政大明》更多支持!

    ……

    皇帝任命百官,百官輔佐皇帝牧民。

    皇帝與百官、皇權與臣權,自封建王朝出現之后,便是相輔相成、相生相克的存在,雙方誰也離不開誰,卻又時常對立、彼此爭鋒。

    在趙俊臣眼中,皇權與臣權之間的爭斗,從君臣兩大階層出現之后便開始了,時而皇權壓過臣權,時而臣權又壓過皇權,可謂是此起彼伏,互有勝負。

    然而,若是遍觀中華之歷史,就會發現,雖然臣權一直都在抗爭著皇權,但隨著朝代的更迭、制度的完善,皇權越來越強,臣權越來越弱,到了清朝雍正時期,皇權更是達到了頂峰,臣權從此再也無力與皇權相抗衡,從那以后,即使是首輔宰相,在皇帝面前也只能唯唯諾諾、叩首領命,皇帝說什么就是什么,卻再也不敢相爭。

    為何會出現這般情況?

    許多史學家認為,這是清朝的雍正皇帝創建了軍機處取代了內閣的緣故,但在趙俊臣看來,“密折制度”漸漸盛起后所產生的作用,絲毫不小于軍機處的出現。

    什么是“密折制度”?

    所謂密折制度,就是允許和鼓勵朝中一定品階以上的官員,直接向皇帝遞密折,或是表述政見、或是彈劾官員。

    密折制度的作用有兩個,一是使朝政的運行進一步黑箱化,增添皇權的神秘感、以及百官對皇帝的敬畏感。二是鼓勵朝中百官之間、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從而讓百官彼此牽制、相互內耗,最終使皇帝坐收漁翁之利。

    可以想象,若是“密折制度”真的實行,那么一定品階的官員都可以獨自上折密奏,身邊的同僚全都變成“特務”,    甚至下級官員還可以越級狀告上級官員,誰都有打小報告的可能,那么還有誰敢背著皇帝做不臣之事?自然是防不勝防,于是只好老老實實的“忠君”了。

    而且,一旦“密折制度”實行,到時候廟堂之上必然會風起云涌,每個人都會借機彈劾別人,每個人也都會被別人彈劾,到了那個時候,皇帝手中掌控著每一個官員的罪證,即使一時沒有懲罰,今后想要整治,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到了那個時候,皇權自然會死死的壓著臣權,而百官自然再也不敢得罪皇帝。

    …………

    事實上,雖然“密折制度”創始于康熙,完全興盛于雍正,但明朝也有著類似的制度,那就是“密疏制度”。

    只不過,與“密疏制度”相比,“密折制度”所涉及的內容更加廣泛、擁有密折資格的人數更多、保密措施更加完善、傳遞進呈的程序也更加的規范。

    可以說,“密折制度”就是“密疏制度”的深入與完善,而其中最重要的改變,便是擁有密折資格的人數更多,以及傳遞進呈的程序改變!

    在明朝,何人擁有密折資格,需要看他的職位為何,一般而言只有都察院的御史、六科的主官、欽天監官員、以及朝中三品以上的官員才可以擁有上呈密疏的資格,而一旦失去了官位,或者變換了官職,這般資格也就不復存在了。

    然而在清朝的“密折制度”之下,除了密折資格的門檻降低之外,只要得到皇帝的授權,任何人都擁有上密折與密疏的資格,哪怕丟了官職也同樣可以直達天聽。

    在明朝,臣子們給皇帝送密疏,京官一般都是送往通政司衙門轉呈,而外地官員則是借由布政司通過郵驛轉呈通政司,如此一來輾轉多處,自然多了泄露的可能,而隨著通政司衙門漸漸被朝中各大派系所滲透,所謂“密疏”更是漸漸失去了保密的功效。

    至于清朝的密折制度,則是臣子由自己或者遣派親信直接將密折送到皇帝的手中,無需轉手,如此少了幾道程序,保密性自然大大的增加。

    如此種種,“密折制度”的效果自然遠遠大于“密疏制度”了。

    ~~~~~~~~~~~~~~~~~~~~~~~~~~~~~~~~~~~~~~~~~~~

    趙俊臣回想著自己上一世所了解的“密折制度”,再對比李純臣在答卷中所描述的“密折制度”,發現兩者不僅名字相同,連內容也是驚人的相似。

    想到清朝正是因為“密折制度”的盛行,造就了皇權的巔峰、臣權的衰弱,趙俊臣自然會慎重對待。

    這絕不是一件小事!

    “歷史總有其規律性,沒曾想自己來到這個不一樣的歷史時空,但密折制度竟然還是出現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海县| 大余县| 河北省| 仪陇县| 东光县| 云林县| 罗江县| 新化县| 枣阳市| 公安县| 清镇市| 崇仁县| 库尔勒市| 绵竹市| 宁南县| 宝清县| 志丹县| 满洲里市| 三门县| 广汉市| 遵化市| 长垣县| 黔江区| 吴川市| 左贡县| 长丰县| 凤翔县| 娱乐| 榆社县| 拜城县| 铁岭市| 上虞市| 东安县| 城市| 沾益县| 新平| 无锡市| 安西县| 乌拉特后旗| 台湾省| 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