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楚懷瑾最先捐出來萬兩黃金,他已經是超一品親王的頭銜,手中還握著兵權,可以說早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甚至比皇上還要有威嚴,這么說若是哪一天他想造反自己當皇帝,也是使得的。 不過楚懷瑾本人連這個王爺都不想做,又怎么想去當皇帝,事多還累。 他逍遙自在的陪著王妃,不香嗎? 皇上大概也是知道楚懷瑾這一想法的,才能如此信任倚仗這個親皇弟。 賑災款,還有賑災糧短短兩日就籌集好,楚懷瑾派人運往各個受雪災的郡縣。救濟難民。 他經過王妃提醒,以防底下的官員私吞賑災款,一層層官員層層加碼,最后到百姓手里不剩下多少??嗟倪€是百姓。 楚懷瑾將手底下的暗衛派到各個郡縣督察底下的官員。 制定規章制度,務必叫底下的官員將賑災款的明細列清楚。 事后也會暗中調查難民的口供。 一旦發現有官員私吞賑災款,即便一文錢,也要重罰,撤掉官職,流放千里。 如此嚴格的監察,還有難民口供,就算底下官員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私吞賑災款。 賑災的事很順利,皇上也高興,宣三王爺進宮。 “朕就知道皇弟有手段,辦事朕放心。賑災一事如此順利,全憑皇弟謀劃的好。” 這次雪災的難民被朝廷安排好,只有很少的傷亡,也都是雪災發生時被埋在雪里凍僵死的。倒是沒有餓死,凍死的。 難民都是很感謝朝廷,都在說皇上是明君,難得的好皇帝。 皇上得了民心,自然心里高興。 “賑災一事有臣弟的王妃大半功勞,臣弟成親后就把所有財富全都上交王妃。沒有王妃授意,臣弟也拿不出來萬兩黃金用來賑災。 還有一萬斤的糧食也是全都倚仗臣弟的王妃。要不是臣弟的王妃有囤糧的習慣,臣弟一次也拿不出來這么多糧食。就連監察底下官員私吞賑災款的提議也是臣弟的王妃提出來的。”楚懷瑾冷聲回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