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聽到這個聲音,所有人的眼神齊刷刷的看了過去。 只見說話的是一個皮膚黝黑,一看就是常年操勞的農村漢子模樣的男子。 馬村長聽到這話頓時大怒: “李友田你說什么!怎么跟趙先生說話的?!” 原來,這個男子名叫李友田,一聽就是地道的莊稼人。 只見李友田冷笑一聲說道: “我說的都是實話呀,他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聽到這種話,趙卓并沒有生氣,而是臉色平靜的看著李友田反問道: “那我想問問你,為什么這樣說呢?” 李友田見趙卓竟然沒有因為自己的話而生氣,不禁下意識的一愣,然后才說道: “你剛剛說,下一代的教育重要,我又何嘗不知道它重要呢?! 問題是,我家就靠著三畝地過日子,一但莊稼沒照顧好,我們全家就得餓肚子。 而我為了賺點兒錢,又必須要每天走十幾公里去隔壁鎮子的磚廠搬磚。孩子他媽又是殘疾不能勞動! 那我來問問你,我家孩子如果不在家種地,我們全家都沒飯吃了,教育能當幾個土豆吃?!” 聽到李友田這話,馬村長本來生氣的表情也不禁有些緩和,繼而無奈的嘆了口氣。 李友田家是華坪村有名的貧困戶,一家三口就靠著幾畝地過日子。李友田的老婆又因為車禍癱在床上。 為了給老婆賺錢治病,李友田只能去搬磚賺錢,而家里的三畝地也就只能給兒子李大寶來種了。 聽到李友田的話,趙卓沉默了半晌。 李友田這個例子,就是貧困地區無數人的真實寫照和縮影。 有的時候,當生存本身就是一種需要努力才能達到的事情的時候,其他的都只能往后放了。 李友田說完之后,感受到了周圍的一片沉靜。 冷靜下來的他也有些后悔,有些歉意的對趙卓說道: “趙先生,我知道你不遠千里來到我們這兒建學校,都是為了我們村子好。 我是在這兒悔恨啊,悔恨我家大寶投錯了胎,來到了我們家。 你這個學校就算是建起來了,也沒我家孩子什么事兒啊!” 說著,一個三十多歲的大男人,竟然忍不住哭了起來。 看著李友田痛哭流涕的樣子,趙卓輕嘆了口氣,然后說道: “但是,我如果說有辦法讓你賺到錢給你老婆看病,而且你兒子還能有時間去上學呢?” 聽到這話,李友田頓時一愣,下意識的停止了哭泣: “趙…趙先生,您說什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