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會師-《犁漢》
第(1/3)頁
光和六年,八月二十六日。
旦,陂塘內的漢軍在任峻的統合下正式向外圍的泰山軍投降。之后任峻因率先反正的原因,果然被保留了部曲,之后被直送泰山軍橫撞隊,不知道讓多少人羨慕。
只是可惜,美中不足的是鄭渾終究是跑了。而同樣受傷的還有毛紹,本來其部也已經和泰山軍取得了聯系,但誰知先是反正之功被任峻搶了,然后他帶部曲去截殺潘芝的時候,其人卻不在,最后一番血戰,只才殺了潘氏的部曲。
最后既無舉義之功,又無首級之功,所以毛紹被任峻裹挾著投降后只混了個什將,隸在丁盛校尉部下。
想來毛紹也是悔恨的。彼時丁盛部主簿陳琴親自招降,如那時候投了,少說得是個屯將一職,但現在,哎!
時也,命也。
解決了陂塘的漢軍殘部后,泰山軍已經在管城地區修整了兩日,收拾一番后,全軍再次北上。
停駐在衍氏小城的張旦部已經幾次羽檄飛傳,說滎陽地區的漢騎已經游弋到左近,張旦部擔心敵軍先發制人,急切詢問張沖下一階段計劃。是繼續讓張旦部堅守呢?還是往南移動,好盡快與本軍匯合。
這些檄書傳入泰山軍幕府的時候,張沖看得非常惱火,他對邊上的何夔道:
「本料阿旦在我身邊久,學了點東西,后面又主軍一方,該是個有主見的。但你看看這些信?全無一定自己思量,全是等、靠、要。等本軍命令,向本軍靠攏,要本軍支援。哼!」
何夔笑著安慰張沖:
「渠帥,你這就有些苛責了。阿旦還是有主見的,不然你又如何會外放他做方面?他之所以如此,不過是上下之別,幾次請命也因為覺得渠帥你更高瞻遠矚。所以,非是阿旦無主見,全因渠帥你威太重。」
何夔小拍了下張沖馬屁,果然張沖笑了下,調侃道:
「看來還是我的不是咯。」
何夔知道張沖并不是真的在遷怒張旦,也不會不知道張旦請命的原因,渠帥之所以如此焦躁,全因為一人,那就是神上使馬元義。
此人又在捉妖,不過這一次不是談什么分兵,而是做起了在軍中傳教的事。
自馬元義與泰山軍一同北上后,張沖等人還道其人改變了,因為馬元義一路行軍都聽張沖指揮,甚至手下那六千人的潁川黃巾的指揮權都陸續交給了張沖。
但很快張沖就明白人家馬元義為何不爭了?人家開始爭意識形態了。
馬元義帶著他整編的那群黃巾力士到處在泰山軍各營宣講太平道教義。馬元義不愧是太平道中最一流的宣教者,不僅講的教義貼合底層利益,甚至食住都和泰山軍士卒們一起。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
自然很清楚,張沖從未想過要靠宗教來改造天下。只是在過去,泰山軍因為勢單力薄,需要找太平道作為盟友,好爭取他下面廣大的黔首信徒。所以張沖需要一直掛靠在太平道下面發展。
但任何事情不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太平道反抗漢庭雖然有正義性,但說到底他是一個原始宗教組織,有大量神秘和愚昧的東西在了。
如果張沖放任這些東西在軍內滋生,一方面教權會侵奪他的威望,另一方面也會腐壞泰山軍吏士們的精神。所以張沖之前一直有意收著這些。
而現在呢?馬元義顯然是看出了他的優勢和泰山軍的短處,他放棄正面與張沖爭奪軍隊的領導權,而是從側面去影響下層士卒。這個方法顯然是奏效的。
張沖專門找馬元義談過這個事,但馬元義的意思是,他自覺不如張沖嫻于軍事,但他自覺在教義上頗有可取之處。所以就張沖管軍,他管教,共同將泰山軍塑造為一只忠于太平道的護道軍。
張沖沉默良久,沒有多說話,就退了。
現在是滎陽大戰前,他不能和馬元義現在就決裂,到時候親者痛仇者快。但滎陽大戰之后嘛,他張沖已有辦法。
但這理是這么個理,但到底是讓你憋屈的。說實在的,沒有他張沖浴血沙場,現在黃巾軍早就被滅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卢氏县|
丹东市|
宁远县|
汉寿县|
兴文县|
外汇|
东方市|
隆回县|
济阳县|
平乐县|
建平县|
墨竹工卡县|
莱州市|
阜城县|
平武县|
乌拉特后旗|
太原市|
平遥县|
张家川|
洮南市|
综艺|
镇宁|
阿瓦提县|
天津市|
海林市|
蛟河市|
育儿|
平凉市|
和林格尔县|
隆回县|
德江县|
厦门市|
正蓝旗|
黔东|
武安市|
大同市|
黄浦区|
连平县|
太湖县|
高碑店市|
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