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三更,李子玉果然是命軍士造飯,五更才到,便借著朦朧的月色上路了。 且這回,褚云志對這個師弟不放心,也是隨著他一道去了。 等他們這隊人馬一走,韋大用也按捺不住了,立馬全身披掛,命水軍兄弟們解櫓弄槳,不到一個時辰,亦走得干干凈凈。 只有徐浪,卻是直到天亮才提槊上馬,來到大營里。 也沒有做太多的動員,依然是慣用的計策,徐浪仍是自帶一萬輕騎,奔襲長沙郡,余下的大軍,則也是務(wù)必在日落前到達(dá)預(yù)定的地點。 …… 煙塵滾滾,徐浪打馬在前,英氣勃勃。 岳州拿下后,他立命李子玉封鎖全城,嚴(yán)防出入,最大程度地限制岳州城破的消息外泄。 應(yīng)該說,在信息并不便捷的時代,這樣的措施是有效的。他直接帶隊繞過羅城,奔向長沙郡北郊。這羅城亦屬岳州所轄,駐兵數(shù)千,但招降的事,到時候不過是李子玉一句話的事。為了少生枝節(jié),徐浪并沒有驚動他們的想法。 長沙戰(zhàn)事一起,羅城不免亦受到了波及,許多城中百姓都已避難于鄉(xiāng)下。而羅城作為一座小城,能把城池守好,已是萬幸了。故而,仗打了這么久,羅城一直秉著李子玉的精神指示,只守著自家三畝二分地,不敢輕易地出來打野,更別說拿區(qū)區(qū)幾千人南下以濟(jì)長沙了。 也因此,徐浪等萬騎從鄉(xiāng)野間急馳而過時,不過是惹得一些百姓瞠目結(jié)舌罷了。 “這又是哪里來的人馬?行得為何如此之速?” “說不定是平王爺派去長沙的呢!” “那恐怕就難說了,前村在襄陽謀生計的阿三前些日子不是回鄉(xiāng)了嘛!說是襄陽已被什么英王攻下來了,而平王爺,早就不知跑哪里去了。” “怎么,他們還扔下那么些袋子做什么?” …… 等徐浪他們一走完,議論就起來了,好奇心也隨之起來了。 這也難怪,對于百姓來說,世道一亂,最關(guān)心的就是自己能不能茍活下來。雖然是隔著門縫看著大軍過境,心中很是忐忑,可這路大軍,匆匆而過,并不滋擾他們,且還一路撒了些紙片和糧草到自家門口,明顯的,是支傳說中的仁義之師。自然,有了機(jī)會,就要掰扯一番了。 而人叢中,總有個把人識得幾個字,撿起那些紙片,認(rèn)真地讀了起來。 “告父老鄉(xiāng)親書,自靖王攝政以來,肆意弄權(quán),淫亂宮闈……” 無疑,這是一篇文采一般的檄文,為了讓老百姓能讀得出個大概,徐浪是頗費(fèi)了一番腦筋的。這一招,其實也是學(xué)于他師兄英王桂云錚的。欲要把仗打得順利些,就須得注意跟老百姓走在一起。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得民心者得天下嘛! “這個英王應(yīng)該是不錯的,你看,這里面說了,他之所以要揭竿舉義,就是要為天下蒼生請命,把這個攝政王趕下臺,要讓大家都能好好地過日子。” 解說的人,說得大家都連連點頭。 其實,朝廷上面的那些事,他們哪知道多少,但日子,確實沒那么好過了。不過,又因為是在湖湘一帶,對于朝廷,似乎并沒那么強(qiáng)的向心力。故而,這人才敢口無遮攔地提到攝政王,什么“為尊者諱”的禁忌,于他,卻是沒什么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