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總是會相互感染的。 不多時,許多的百姓都探出了頭來。有的人起先還有些小畏懼,有些拿不定主意,但見到別人已紛紛加入到了徐浪的隊伍里,還眾口同聲地喊出“開門迎英王”的口號,不由地也將心一橫,干脆,湊個熱鬧。 一個時辰后,徐浪終于帶著這支浩浩蕩蕩的軍民混雜的隊伍,來到了江邊。 “吾嘗聽聞這大世子聰睿英武,不失為一代英雄,故不忍與之兵戈相見,今雖已據江北,仍望得有識之士,赴江南覲見大世子,表明英王希冀與之共襄盛舉,同誅奸王的意旨,如此,吾心固安,長沙亦安也!” 徐浪微笑看著身后這一片人群,這番話,倒似是極為誠懇。說完,還拱了拱手,一副求賢若渴之相。 一時間,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實在無奈。 大世子權高位重,實為長沙之王,尋常百姓哪有機會能覲見? 徐浪也是極有耐心,始終滿臉微笑。 如今的局面,只要再回師配合韋大用,那這長沙郡的一半,便基本易主。且民心可用,若是更趁熱打鐵,在大世子與凌越撕咬之際,過江而擊,大世子還能撐得住? 結果,難出意外。 他這樣說,這樣做,只是想再給大世子一個機會,給長沙軍民一個機會。先前這番廝殺,他雖得百姓之助,但實際上的己軍傷亡,料來并不會小。正因如此,他希望有人能在大世子沒太多選擇的時候,低低頭,認清形勢,別讓再多的無辜為之丟掉性命。 “若有人能擔此任,生,本將軍封他為我麾下偏將,若不幸殞身,本將軍亦必奏明英王,由其子承襲。本將軍在此,可對天立誓言,若違此言,五雷轟頂!” 徐浪臉色一凝,再重重地添了一句。 人群中,終于有人擠了出來。其人,眉毛深濃,面色赤紅,一身甲衣上,血跡尤自未干。 “將軍,我愿往!” 只見他推開眾人,昂然地在離徐浪數尺之地立住。 “將軍,就是他,殺了我們十幾兄弟!” 這時,卻有一名軍士挺槍指向那人,神情尤其激憤,只是礙于徐浪在前,不敢有所造次罷了。 “嗯?且說來聽聽!” 徐浪一聽,倒是興趣來了,再深看了那人一眼。 看來,這人有意思! 軍士這才收槍,向徐浪拱手,再狠狠地瞪了那人一眼。 然后,經過不長的敘述,徐浪弄明白了其中的緣故。 原來,此人正是江北軍中的一員猛將。在先前的巷戰中,他一人力劈了徐浪的軍士十多名,后因其上司大聲叫停,才收手隨之降了。 “唉,原是如此啊!” 徐浪頗為無奈,說完,他走到軍士身邊,扶住了他的肩膀,半晌沒有說話。 打仗哪能不死人,這本就是個簡單的道理。但眼見仇人在眼前,卻不能動手,當然很是不甘。而只所以不能動手,實因軍中自有規矩,英王早就說了,不得隨意殺俘、殺降,違者,抵命。 這其中的道理,徐浪懂,一個基層大兵卻未必會懂。所以,無聲勝有聲,徐浪的無聲,實則表示了一種堅決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