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翰林侍講劉有新也不怕這話引起誰的猜疑,更不怕傳到陛下耳朵。 因為這件事,從陛下到百姓,關于南北士人的話題從未間斷過,矛盾摩擦也常有之。 翰林學士趙理等劉有新說完,這才轉過頭看向周乾:“周公子怎么看?莫非也覺得是南人欺負北人學子。” 人群里也有北方士人做官的,聽見這個話題也激動起來。 周乾牙疼,這個話題很妙,自己萬一回答不好,可就是得罪人,萬一這事情被朱元璋知道了,還會說自己挑撥他的大臣。 看了眼藍玉,又看了看不遠處的齊泰黃子澄他們,劉三吾他們也在。 遵循歷史發展,洪武三十年的春會試上,考試官劉三吾、白信蹈取宋琮等五十二人皆南士。三月,廷試擢陳安為第一。 北方諸生說劉三吾偏向自己人。朱元璋大怒,命侍讀張信等復閱,仍不合意。 時傳信等以北人陋卷進呈,朱元璋更怒,殺白信蹈、張信、陳安等,戍劉三吾、宋琮于邊,并親自閱卷,取任伯安等六十一人。 六月復廷試,以韓克忠為第一。中第者皆北士及川陜人。 這便是后來的南北榜案。 翰林七人盯著周乾。 趙理又問:“周公子怎么看?莫非也覺得是南士人欺負北士人。” 學宮寂靜無聲,安靜到連呼吸聲都可以聽見。 周乾低頭,略一思索:“在我看來你們這話就錯了。” 這句話有什么錯?七人互相看了一眼,就連齊泰和錢唐這些人也被引起的興趣。 夏元吉索性不沉迷他的事情,也開始安靜聽著,想看看這個普通的年輕人有什么看法。 “當今陛下從南開始統一北方,大明開國后,便沒有南人北人之分。 南人是當初故元給諸位的稱呼。在大明,只有大明百姓,所以趙學士這句話便錯了。” 翰林學士猛的想起,當初因為這件事,陛下還問過他,他下意識分為南人北人,陛下發怒,他還不懂。 卻被一個局外人點破了。 其他幾個人似乎也覺得周乾這話有道理,開始拭目以待起來。 “南邊百姓遇到災難,北邊百姓絕不會不管不顧,同樣北方遇到天災,南方也會鼎力支持,因為都是大明的百姓臣民。至于你們分的南北士人,也并不怪任何一方,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當初陛下開國應天,江南一帶恢復較快,而北邊因為故元,金人的陸續統治。北邊不興文教,卻武風盛行,這根基上便是劣勢。 第二,北邊戰火紛飛,百姓逃難荒蕪,哪有人還去讀書,日子久了,便廢了下去,光是恢復耕種民生,就已經很艱難了,糧食和錢也沒有,更別提科舉之事。 第三,國事政令最先在南直隸等地方執行,傳到北方已經過去數月,各路進京舉子跋涉千里,耽擱不少。 另外,兩地文風有差異,若是死讀書下去,結果便會輕而易舉出現,文章風氣更是不符,這樣下去,便會有不滿和爭議。 日月所照之地,都是漢家江山,南北皆是大明子民,如左右手。江南多出文士,北邊多出將士。對于大明來說就是左右手,缺一不可。” 眾人聽的入神,竟然沒有人反駁。 周乾頓了頓道:“多年戰火,被蠻人統治,自然衰退,可北邊也是前朝的都城。如今江南一帶又是大明的重要之地,兩地并無差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