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到了永樂初年,倭寇猖獗,朱棣派鄭和出使,抓了二十多個倭寇,直接給活活蒸了,表示今后敢侵略沿海的倭寇他抓一個蒸一個。 還是朱棣干的爽! 見周乾疑惑,朱標道:“前年,他們遭遇海風,缺乏糧食,布匹,農具這些,又過來對大明俯首稱臣。但是……” “爹?但是什么?” “朝貢沒有誠意,用最不值錢的東西換走大明的布匹絲綢,鐵器,他們做不出來這種,都是每次從大明過來奪取的。” 周乾越聽越氣,看著朱標:“東瀛使團幾時到?” 朱標道:“下面的人傳信,后日便進京,我還要批禮部的奏疏,給東瀛使團安排衣食住行。” 周乾氣的拳頭都攥緊了,隨后看著朱標道:“爹,我們明日還要接見占城的使臣,如此不是沖突了。” 朱標道:“明日先見占城使臣。” 周乾道:“大明在這事上,實在是太窩囊了。” …………………… 第二日清早,占城使節并沒有馬上見駕,而是被鴻臚寺和禮部直接安置到藩屬國使臣居住的地方。 再由禮部安排人員,向他們說明朝堂上的進退禮儀,以免沖撞天子,殿前失儀。 占城使臣最先安排好,隨后禮部和鴻臚寺又安排剛到京城的東瀛,一個在左廳,一個在左院,互不干擾。 按道理藩王和正妃,皇子皇孫都要去的,而且皇后也要接見,但是馬皇后離世早。 朱標便擔了這份大任。 周乾倒是早早地讓蔣瓛去禮部和鴻臚寺打聽。 十一月的天,周乾早早地坐在東宮某處屋子,蔣瓛回來稟報: “禮部的官員對使臣說,讓他們大致學個禮節,不必學的一模一樣,禮制上錯了也不要緊。 這些文武大臣都可以原諒,畢竟四方蠻夷不開化,出點兒岔子也是可以原諒的。語言,動作粗魯不要緊,只要心里對大明存著敬畏就可以。 聽說占城使臣在熟背國書。” 周乾掏了掏耳朵道:“我也是長在民間的,宮里禮儀也不是全懂,要是接見使臣時,說錯點兒話,做錯些混事兒會怎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