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是他有意識的在培養自己大孫做皇太孫,也就是未來朱標的接班人,但是重大事情,朱元璋會自己處理。 今天要討論的事情也是關乎大明今后的國運,科舉大事。 前天早朝時,朱元璋感嘆過南北仕子不平衡,但百官都是在什么位置說什么話。 都是自己家鄉人幫自己人,這雖然有人情味,但朝堂上,就很嚴重。 官員們直言的有,阿諛奉承的也很多,彼此爭執,算計,朝廷里眾多的官員和各個派系勾心斗角,逢場作戲。 奉天殿每天早上,就是一座狩獵的地方,看著一團和氣,實則危機四伏。 朱元璋早就能看出來,因此才想和自己大孫商議,畢竟大孫才能懂。 這兩年,朝中北方人的官員屈指可數,淮河以北各地已經開始傳言陛下偏袒偏信生于南方的官員。 前天朝堂上的北方御史言官聽說禮部已經取民技官二十多名,便立刻詢問朱元璋作何打算。 南方籍的御史立刻出來頂撞北方籍得御史,說朝廷歷年考試,都是以文章定優劣,只求個公道,以服天下。憑什么對北方仕子開后門。 今年八月還有鄉試,朱元璋已經開始作打算。 聽完自己爺爺的問題,周乾便笑著說道:“那就用南北卷算了,若是還覺得不公平,一路便從鄉試,會試,殿試開始,都分別采用南北卷,到時候再設南北榜。” 朱元璋道:“咱跟你爹商議后覺得你當初那法子可以,才等你在校場結束后立刻問你。” “這件事可以和劉三吾商議,當時孫兒把具體的方法都告訴翰林幾個大學士了。” “咱想聽你說說,為何當初想到南北榜。” 相比于其他人口中,自然是老朱家的嫡長孫的話更有權威,就算是今天大孫子跟他說幾句話廢話,他也覺得特別的高興。 “那我就說了。”周乾道。 “說吧,你小子說的不對的地方我可要糾正。”朱元璋篤定認為,自己大孫子肯定會說漏一些原因。 “仕子錄取不平衡,肯定不會是誰科舉舞弊,爺爺是從南方開始打到大明朝北地去的,江南便比北方地區要恢復的早。 有了安全的環境,他們靜下心來讀書,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北方不同,大家被故元,金人,這些蠻人統治著,又不興禮教,這么多年來,文風也不盛,讀書淵源就不如南方學子的。 大家都快餓死戰死,哪里有心情去念書,逃命都來不及,肚里沒食兒就會慌,靜不下心學。”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