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張洪亮拒絕這樣一位對他情深意重的姑娘。 劉欣雨想得直抓頭,最后還是放棄了。 既然婚約暫時解除不了,也就只能順其自然,總歸只是訂親而已。 與其想這些有的沒的,不如多想想腦子里多出來的那些古怪的圖。 劉欣雨不再糾結婚約,整個人就放松了下來。 只是這會兒家里人多,想要靜下心來想些事情也不是時候,干脆跟著王三妹去廚房準備晚飯。 劉青山是個十分能干又勤快的人,年輕的時候跟著人學了些功夫,農閑的時候經常帶著砍刀弓箭進山狩獵,每次總能帶些獵物回來,因此家里的日子過得還算不錯,隔三差五就能吃上一頓肉,雖然劉青山去世已經有幾個月了,廚房的房梁上還掛著塊去年的臘肉。 不過沒有了劉青山就沒了收入,家里的糧食已經不多了,而且基本上是紅薯干和玉米粉,當然還有少量的細面和大米。 以前家里的粗糧基本是劉青山吃的,細面和大米是專為劉欣雨準備的。 劉家父女的這種情況,不但劉家人知道,在村里也不是什么秘密。 “二嬸,多加點大米吧,紅薯干太多吃了燒心。”看到王三妹辦抓了兩把大米與紅薯干一起淘洗,劉欣雨不由搖了搖頭,趁著王三妹不注意又往淘米籃里放了幾把米。 “哎呀,你這丫頭!”王三妹看看已經被水澆濕的大米,又看看并沒有多少大米的小米缸,搖頭直嘆息。 雖然這是劉欣雨來這個年代吃的第一頓紅薯飯,可是記憶中的紅薯飯真的不好吃而且燒心。 多加的這幾把米雖然起不了太多的作用,卻讓劉欣雨覺得心里要好受一些。 “二嬸,新菊妹妹真的不去讀書了?”憑著記憶,劉欣雨給大灶燒火還是會的,一邊添著火一邊問道。 “嗯,不上了。”王三妹本還想多說幾句,想到劉欣雨是個愛讀書的,最終還是把到嘴的話又憋了回去。 鄉下的女孩子,家里能讓她讀幾年書已經不錯了,哪能像劉欣雨這樣一直讀到高中畢業。 “新菊妹妹才十一歲吧,回來能干什么呢,不如再讀一年,好歹讀完小學嘛。”劉欣雨想了想勸道。 “十一歲不小了,雖說干不了地里的活,在家帶帶老四洗洗衣服,我就能騰出手來爭工分。再說了讓她多讀一年又怎樣,最后還不是別人家的人。”王三妹一邊說著一邊往鍋里放了點油,覺得油放得有點多又用鏟子鏟了點回去,看得劉欣雨直想搖頭。 第(2/3)頁